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七旬翁吴良杰自费编写家乡史传后人

时间:2010-10-12 08:53:53
  在枞阳县,提起原交通局局长吴良杰,人们都说他是枞阳县的“活档案”、“活地图”,当地的风土人情、道路交通在他口中就像讲故事般津津乐道,使人耳目一新,而他退休之后自费编印家乡史《朱家冲百年》(1900—1999)留后代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更是在当地广为传诵。

  年逾七旬的吴良杰,1934年生于枞阳县雨坛乡的朱家冲。该地解放前属于桐城南乡。其边上的菜子湖流经千年,养育了刘大櫆、方苞、姚鼐等一批桐城派名家。这里水秀山青,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他成长。朱家冲是个自然庄,过去交通闭塞,只有30来户人家。但却人才辈出,不仅旅居海外人士众多,且又有革命光荣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该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由百年前的不足50人,发展到后来的700多人(含外迁),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工作、生活的就有数十人。解放前该庄只有一个高中生两个初中生,现在仅受过高等教育的就有20多人,研究生、博士和百万以上资产的实业家都有。一批外出创业的村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已积累了一定的资产,成为致富一方的小能人。庄子上健在的老辈人都说解放前(缺衣少食)和现在(丰衣足食)简直是上下两重天。生于斯长于斯的吴良杰也深有同感。

  吴良杰长期从事基层工作,深谙朱家冲及周边乡村的发展变化。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要和群众打交道,写一些“三农”题材的调研文章,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非常了解和熟悉。还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时候,他拜读了著名学者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这是费孝通根据对家乡苏南吴县下弦弓村的考察,写下的一篇重要的社会学著作。朱家冲和费孝通笔下的下弦弓村都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二者有许多相似点。朱家冲一个小小的村庄百年的变迁,尤其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巨变,可以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给人们展示中国农村百年历史风云的一个侧面,也是中国农村巨变的一面镜子。从那时开始,吴良杰就注意收集一些资料。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他想,农村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变化,在朱家冲这么一个小村庄就显得那么突出,他产生了要把它写成书的念头。在书的前言中,他写道:采写此书的目的,就是从历史发展前进的一定跨度上,来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来歌颂邓小平理论在贯彻执行后的伟大胜利。为此,他牺牲了休息时间,从县城到小山冲,往返数十里,历尽挫折,走村串户,调查访问,翻家谱,开座谈会等,并依靠亲友书信、电话联系海内外人士,广泛征求资料,潜心研究史实,几易其稿,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花费7000多元,终于编写出12万字的《朱家冲百年》(1900—1999),并自费打印100份,赠送同乡父老及相关部门,仅寄一份样稿书到美国就花了100多元。尤其让人感动的是,他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写作期间还动了一次大手术,一只肾被切除,但他以坚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躺在病床上忍着病痛,一字一句地完成初稿后,又广泛征求书中当事人传阅校正后才最后定稿。

  《朱家冲百年》以流畅的笔调详尽而客观地记述了这个小山冲历经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50年来所经历的历史变迁。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即百年概述、当代人说当代事、世系顺延和人口变迁以及朱家冲吴、荣、齐三姓氏族探源。从1950年离开朱家冲参加工作50多年来,这里的每一点发展、每一点变化,都时刻牵挂着吴良杰的心。他不仅熟悉这个古冲的演变,而且对庄子上的人物和事件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有他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信笔写来亲切真实。更令人信服的事,为让事实说话,他在写书的第二部分“当代人说当代事”时,采访了这个村庄不同类型的13名当代人,其中有历任生产队长、普通村民、小学教师,以及在外地工作和旅居海外的本村人士,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记述朱家冲的深刻变化。当了这个村庄20多年生产队长的吴良贵说:“那些年(改革开放前),社员生活很苦,生病的人也多,交通又不方便,一有病,队里就要派人抬,送到县医院……来回六十多里,还要爬山,抬的也够辛苦。现在,有了公路,有了汽车,方便多了,生病要到县里抢救的,却很少了。”现任队长、中共党员荣中央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队里的变化是很大的。除粮食大增产外,有文化的人也多起来,小孩子都在念书,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每年约有30多个,草屋全部改成了瓦屋,许多家都做了楼房。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后来考取中专在江西彭泽工作的吴越在记录中写到:1980年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我们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实惠……逢年过节,孩子们的笑声布满了吴家小院。《朱家冲百年》以生动的史实与人物的讲述,揭示了一个真谛:只有社会主义才使这个古山冲重焕生机,改革开放使全庄村民奔小康,而且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朱家冲百年》一与大家见面,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广泛好评。该冲村民吴宣刚高中毕业后随父亲到江西打工,学到了一技之长,到广州创办了特种印刷厂,在苏州市又办了家分厂。他清明回家看到这本书后,不仅珍藏了一本,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谱资料”,还向吴良杰老人要该冲那些香港的外迁村民的联系方式,准备到香港发展,将自己的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一些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士认为,这本书记录的不仅是这个小山冲的百年史,也是枞阳县乃至中国农村百年史的缩影,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历史价值,甚至将它作为后代爱乡爱国教育的乡土教材。

  年逾古稀的吴良杰老人,“岁闲身不闲”,尽顾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太好,但他是个有心人,爱好广泛。他人缘和口碑极佳,凡见过他的人都愿意和他相处。《朱家冲百年》成书后,他更加勤奋,笔耕不辍,四处外出联系采访,多次自己花钱去合肥、安庆等地找当事人核对与补充事实,并以亲身经历,写出了近5万余字的《参加枞阳土改回忆》。并收集整理了30万字的《枞阳地区语汇小笺》、25万字的花海漫步、20万字的《零星集》及6万余字的《外国谚语集录》等。他还多次深入城乡对老年再婚、空巢家庭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分析,并在《婚烟家庭研究》等杂志发表《如何看待空巢家庭——对500户空巢家庭调查后的一些思考》等多篇专题调查与论文,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吴良杰老人儿女都已成家立业,老夫妇二人退休后衣食无忧,有人不解地问他老来为什么不安享清福还要劳神动笔,吴老笑笑,随口吟诗一首相赠:银发古稀吴良杰,忍着病痛爬格子,不图名来不图利,老有所为献余晖!(方千)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农村版
编辑: 双车道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