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之三:逐鹿枞阳

时间:2010-11-03 10:18:25
 

逐鹿枞阳

在抗战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军事地图上,枞阳县地处沿江,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重要枢纽,也是日军溯江而上,深入中国腹地的咽喉,军事意义非常重要;同时,她地处新四军七师所开辟的皖江抗日根据地的西端,位于巢无抗日中心区――无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西南面,是沿江新四军七师和活动在湖北东部的新四军五师保持联络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我新四军保持长江南北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因此,枞阳县是日伪军、国民党桂系顽军(抗战时期安徽省主要为国民党桂系所把持)和桐城地方土顽、新四军等各方力量的必争之地。各方都在此驻有较强的武装力量。枞阳西边的安庆、杨桥、花山等地,南面的贵池、乌沙、殷家汇等地,东边的大通、铜陵等地,北边的无为、庐江各集镇,均设有日伪军据点;日军116师团侵入枞阳后,又在沿江一带枞阳镇、汤沟镇、桂家坝、老洲湾、王家套、灰河等地设立据点。国民党顽军,有分布在庐江的176528团、桐城的527团,练潭的526团,孔城的13游,无为昆山、庐江砖桥等地的保2团,桐城国民兵团清乡大队分布于孙家畈、义津桥、会宫、项镇铺等地。枞阳县内,还有章淦、丁爽飞、周淮彬、江子龙、刘东雄、钱豁然、陶洪恩等地方土顽,遍布县内大小集镇。此外,县境内还有既抗日又反共的封建帮会组织大刀会。我新四军,则先后有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特务连、三支队53营、挺进团、7师挺进团、755团、758团、7师沿江支队桐东大队、独立大队、沿江团等武装力量先后进驻枞阳县境。此外还有新四军7师和地方县委组建的大大小小的许多游击队。革命势力和反动势力,都在激烈地争夺这块军事要地。八年抗战中,各方互相牵制,又互相争夺。我新四军英勇指战员,与日伪顽军展开了艰苦而持久的拉锯战。

新四军进入枞阳,应自1940年始。由于国民党顽军在各地纷纷掀起反共逆流,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辖地包括枞阳)在桐西难以立足。2月,中心县委在桐西望狮岭召开会议,决定独立自主的发展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并把活动重心转移到桐城东乡。经过筹措人枪,于3月份组建起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特务连。5月,收编桐东地方武装方瑛部,将特务连扩建成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特务大队。同年9月,奉新四军军部令,新四军三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53营北渡长江,来到桐东陈瑶湖地区,创建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掩护新四军军部取道铜(陵)繁(昌)地区渡江。同月,与特务大队和一部分收编过来的川军合并组建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挺进团成立后,立即展开一系列战斗,基本肃清了桐东周围国民党土顽武装。皖南事变后部分突围人员渡江来到桐东陈瑶湖地区,日军误以为新四军军部也来到此地,于19412月中旬,纠集安庆、大通等地日伪军3000余人扫荡桐东,挺进团失利,国民党土顽趁机侵占桐东地区。3月,三支队挺进团改编为新四军七师挺进团,离开桐东,挺进大别山区,桐东仅留下少数游击队坚持斗争。同年5月,七师令55500余人,由团长谢忠良率领,进军三官山,夺回桐东抗日根据地。同时,7师和地方县委大力发展游击武装,于9月成立桐庐潜怀游击总队。11月,桂顽48176528团在土顽4个大队配合下,大举进攻三官山地区。经6天激战,55团失利,撤退到无为根据地休整,桐东地区再次成为游击区。

55团撤出后,19422月,758团和中共桐庐县委派人回到桐东地区,重新组织游击队。不久即成立桐东游击大队,坚持桐东地区的游击斗争。19433月,新四军七师整编,成立中共沿江地委、沿江支队和沿江军分区。沿江支队随即派所辖桐东大队和独立大队进驻桐东,重新控制了三官山和陈瑶湖一带,并以桐东为依托,展开对周围地区钱豁然、丁爽飞、刘东雄等国民党土顽以及钱桥区公所的沉重打击,桐东形势好转。国民党桂顽不甘心失败,于19442月,再次集结大量兵力,对桐东地区进行疯狂地围攻。沿江支队失利,转移到江南贵池、东流一带活动,桐东只留下少数精干武装坚持斗争。

  期间,枞阳县沿江地区,游击武装也在不断发展,成立了桐南游击大队,在枞阳沿江一带开展打击日伪顽军、创建桐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直到抗战胜利。

 

作者:枞阳县史志办 汪学华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双车道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