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早就想给《枞阳》杂志写点文字,但总是羞于提笔:一来乡情浓酽,难能从醉态中理清思路;二来读着《枞阳》杂志的文章,无论是构思,还是文采,我都有望而生畏的感觉,担心出丑。人在省城合肥,从事的是在媒体“写字”的工作,自然也见过不少各种类型的杂志。然而,那些杂志除了行政级别高外,就内容和形式而言,《枞阳》并不逊色他们。每当表现出类似的自豪与骄傲时,不了解枞阳的外乡人总说我有“乡恋癖”,而我总要据理力争地说,枞阳自古以来就是个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之乡!
“文化地理上的枞阳,呈现过多次文化高峰。枞阳位于长江北岸,早在史前时期,就经受着长江流域文明亿万年的冲涮、流变和孕育,最终使这块土地沉淀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构建出枞阳极具个性的‘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文化内核。”读着手头上的这期《枞阳》杂志,看到县长何谦在《从历史文化高峰到枞阳当代崛起》中的这段描述,自然想起了一年前出差马鞍山的一件往事。坐上出租车,的哥从我的乡音中猜出我是枞阳人。没聊上几句,那的哥对我说:“我说一句话,你别多心。”在我明确表示“不见外”后,的哥脱口而出:“你们枞阳人就是以色列!”我畅怀一笑,大声说:“好啊!我怎么会多心呢?不过,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以色列’的?”的哥迟疑不语,我直白地告诉他,以色列虽弹丸之地,犹太民族虽人口很少,但在世界上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在科学文化领域对人类的贡献是令世人敬佩的。二战时,虽遭希特勒法西斯惨绝人寰的追杀,但它不但倔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外乡能听到如此比对,不管的哥是如何想的,但我心里油然而生的只有骄傲和自豪。
以色列有什么样的杂志,我没看到过,也就无从比较。但《枞阳》从头到尾都让人感觉到,有一群人在用心做事。这杂志做得好不好,我无须用语言表达,看看杂志中的作者群就可略知一二。一本杂志,它有多少读者?很多情况下,其数字是虚拟的;但它有多少作者,拥有什么样的作者群,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2010文学年选”这期,那崇高与优美的“故乡的风景”,那思绪灵动飞跃的“枞川诗页”,那诙谐幽默又不失庄重的“小说长廊”,那情意甜绵、饱含人间冷暖的“散文蕙风”……还有那虽文字稚拙但立意新颖的“学生作文”,无不透射出枞阳人的浪漫与聪慧,而“文史春秋”更是牵连着漂流在外的枞阳人的一根红丝线。
说《枞阳》杂志人在用心做事,还在于他们几乎每期都有个专题策划,在策划中挖掘历史,在策划中展示现实,在策划中描绘未来。看到这期“特别策划.枞阳旅游总体规划述评”,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回老家参加一次“座谈”时的情景。记得那次我在会上说,无工不富,可工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了难以回避的负作用;开发旅游虽见效缓慢,但能给我们带来勃发的生机。如今,枞阳旅游业已被提上发展日程,相信枞阳的未来会更加美好;相信《枞阳》的未来更有用武之地。
合肥潜山路安徽日报报业大厦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