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观园其实就是方孝标后来在金陵所居的依园,那里“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好了歌》)大观园不过是“放大”了的依园(当然只是以依园为描摩大观园的最初蓝本,而不是以依园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方孝标自崇祯七年桐城民变时随家人迁居金陵,晚年又生活在金陵,而红楼梦就是他在依园中写的以金陵这个石头城为背景的故事。方孝标面对青溪之滨、曾经属于明中山王奕叶赐圃的依园,不由慨叹曾经的楼台歌舞之盛,而今如此衰败不堪;再联想到家族和个人的跌宕起伏,曾经举族科甲如林、钟鸣鼎食,竟一度零落到“雪花打门月在地,破屋槎栋矗三四”(方拱乾诗),“家业凋零、金银散尽、死里逃生”(《红楼梦》曲)。于是他在《依园记》里,回顾了家族的兴衰和自己几十年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曲折经历,再大大讲了一番“盛衰”轮替理论。他说,“然究之盛衰,亦何当哉?有昔之盛,则必有今之衰;有今之衰,又安知无异日之盛?”这不就是《红楼梦》一书的盛衰观吗?换句话说,《依园记》简直就是《红楼梦》的另一种开篇序言。
方孝标金陵依园后有妓院,联系到明末文人士子狎妓成风,方家族人中不少风流才子曾经流连于秦淮名妓,而孝标挚友冒辟疆和名妓董小宛有生死之恋。因此,最初书名《风月宝鉴》或可由此而得,而红楼中宝黛那“水月镜花”般的凄婉爱情,不就是董冒爱情的真实再现吗?特别是那依园内还有“先雪楼”,或许由此能想到“曹雪芹”笔名的由来:“曹”,不过是“吾曹”也即“吾家乡、吾国(明朝)”而已;芹,曹雪芹字“芹溪”,而孝标依园在青溪之滨,另方孝标家乡盛产一种水芹,成长于龙眠清溪和白沙香泥之中,与别地水芹相比,显得更加清香脆嫩味美;曹雪芹另有字“芹圃”,应该就是“青溪之滨之圃”;“雪”,可能是“雪先”雪先人之耻(反清复明),以便“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
编辑: 双车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