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革命党人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手段上有两种。一种是以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的华兴会等主张武装暴动;一种是受俄国无政府主义影响的张继、蔡元培、章士钊、杨笃生等人的恐怖、暗杀行动。他们在1903年的“拒俄义勇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军国民教育会”,接纳革命志士,谋划暗杀方案,试制炸弹等。两种手段的主张相互包容,相互配合。在“军国民教育会”改组方案中,主张运动分“鼓吹,暗杀、起义”三部曲。宣称“先狙击二三重要满大臣,以为军事进行之声援。”并在会内组织“暗杀团”。此会由杨笃生等主持,吴樾亦加入,并负责保定分支机构。1904年夏后,陈独秀应章士钊之邀,由皖到沪月余,由杨笃生监盟,参加“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和“爱国协会”,天天试验炸弹。后因黄兴长沙起义泄密未举,陈即回皖,到芜湖的“安徽公学”教书。后创办“岳王会”。
1904年,吴樾萌发要暗杀清廷户部侍郎铁良之念。他典卖衣物,购日本手枪,急于行刺。此情可能被陈独秀觉察,陈就趁潘缙华考察北洋警察到保定的机会,对吴进行指导。据潘友张啸岑的《吴樾烈士事迹》文述:潘下榻于两江公学,朝夕聚谈,每至夜分,孟霞、啸岑、缙华三人交换南北同仁对时局的看法,且商讨革命工作事宜。接着潘就转达陈独秀的“指示主要的是:要努力唤醒广大群众,起而救亡,救亡就必须推翻清室的腐败统治。同仁等进行革命,要能谨慎而不怯懦,要有勇气而不急躁”。潘又介绍了赵声,并说赵即将来保定与吴洽谈革命。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留学日本时结识陈独秀,以反对满清结为同志的赵是陈的密友。1904-1905赵常去芜湖与陈独秀、柏文蔚等联络。赵去保定,显然是陈有意安排的。此次去保定会晤吴樾,另外还有谋于新军在保定秋操时策动革命的使命(后未成)。在保定,吴樾与赵声“聚首日夜,彼此各抒己见,无不志同道合”。临别赵还赠诗4首与吴,以激革命志。
1905年,吴樾写完《暗杀时代》,阐明自己革命志向,揭露清廷腐败和铁良罪恶,以明暗杀铁良原因。书后附有告同胞书,给妻子及亲友的信13篇。接着以母病为由,请假回桐城老家,事先安排后事。倪嗣冲事后的调查报告说:“五月初(阳历6月初),因母病请假半月归省回堂。”途经芜湖时,吴拜访了陈独秀、赵声也在陈处,于是在陈编《安徽俗话报》的芜湖长街科学图书社的小楼上,三人进一步密商吴樾暗杀铁良的计划。
1905年7月16日,清廷宣布派载泽、载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吴樾认为此乃“以欲增重于汉人奴隶义务,以巩固其万世不替之皇基”,实为欺骗民意,故而怒不可遏,遂改刺杀铁良而炸死五大臣。吴樾决心杀身成仁。写好《意见书》共3份,一份交张啸岑保存;一份交湖南杨笃生,或者安庆陈独秀先生;自己保存一份后寄上海《民报》社,冀以发表(后于1906年4月在《民报》上刊载)。
1905年9月24日,北京正阳门车站轰隆一声,炸杀清五大臣事件发生了,因火车震动而触发炸弹自爆,仅伤载泽、绍英2人,吴却壮烈牺牲。事件后,陈独秀即致函张啸岑问:“关于吴兄一切,务速详告。”张即把吴交存的遗物寄给陈。民国元年(1912)烈士追悼大会上,蔡元培说吴樾“死后有陈(独秀)君寄一皮包至上海,内有西式外套1件,此系烈士遗物,当时系赠杨(笃生)君,以为绝命纪念者。”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接见张啸岑,对吴的牺牲表示“虽可惜,但影响于国内外至大”并题:“爱有吴君,奋力一掷”,并委托时安徽都督孙毓筠代为祭奠。
1911年,陈独秀写《存殁六首》,怀念战友。第一首就是赞扬吴樾和赵声。“伯先京口夸醇酒,孟侠龙眠有老亲。仗剑远游五岭外,碎身直捣虎狼秦。”(存为丹徒赵伯先,殁为桐城吴孟侠)1914年,陈独秀又撰文赞吴樾等“是有道德、有诚意、有牺牲精神。由纯粹爱国心而主张革命”的人。陈独秀和孙中山都赞扬吴樾的精神,皆不赞同其无政府主义的暗杀为革命手段。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双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