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正顺旅游散文集《魅力浮山》
徐连祥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沉默多年的浮山,呈现久违的旅游热。假期,浮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1.5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及门票收入均创下历史新高。吾乡这座沉寂已久的名山已不再沉寂,正焕发青春。其间适逢张正顺君旅游散文专著《魅力浮山》出版发行,这本阐述浮山旅游文化的专著,厚重大气、装帧精美,内容丰富而全面,耐人品味,为浮山旅游增添了又一绝美的华章。这个秋天沉甸甸!
“山中更有何人住,天下原无此地佳。”(陈献章《题王判府相桐乡深处》),浮山以其珍贵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成为枞阳大地的一颗靓丽的瑰宝,使每一个枞阳人都几乎积郁着如生俱来的情结。作为一名文化人,正顺君的浮山情结尤浓,正如他在书的后记中所言:“在游子的眼里最美的莫过于故乡,所有钟爱山水者梦中都有一方美丽的天堂……奇异的旅游风光如一盘珍馐美味,如一曲精彩剧目,是款待远方宾朋的最佳礼物。”《魅力浮山》的问世,是正顺君送给家乡的一份大礼,是展示枞阳浮山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是送给海内外游客品味浮山历史文化的一份厚重的精神大餐。
2009年冬天,浮山旅游开发的大幕刚刚拉起,为了给浮山旅游营造浓厚的文化宣传氛围,县文联组织我们几个县内的“文人”去浮山采风,准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为浮山写一点文字,最终在《枞阳杂志》第50期以“文化浮山系列”专栏推出。关于那次采风活动,正顺君在书中写道:“那是一场暴雪之后,山上树木横陈,几处庙宇坍塌,令人惨不忍睹。更让人忧虑的是,由于山上多年冷寂,道路杂草丛生,加上积雪未融,路线难寻,步履维艰。此时,浮山的‘路’成为我们心中最大的纠结,振兴浮山、唱响浮山品牌成为我们的共同心声。”其热爱家乡、怜爱山水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然而厚重如斯的浮山,并不是一篇文字就可交待得了的。于是有了县文联重磅推出的《浮山摩崖石刻》,有了谢思球君的《浮山揽胜》,有了正顺君的《魅力浮山》。正顺君是一个非常富有才气而勤奋的作家,这些年来,我们一起县内县外多次采风,每次回来,他都有大作问世,有时还不止一篇,甚至以系列形式推出一组采风文字。无论是近处的大青山、白云岩,还是远方的景德镇、大泽乡,都有他所写的美文妙章。据我接触了解,正顺君还是一个热爱行旅之人,在行旅中享受生活,在行旅中掘取写作的源泉。他所喜爱的景点大多是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陈迹,他每每涉足一处,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地一瞥而过,而是用心感受、用心体悟,行知合一,因此他所写的行旅笔记总是那么灵动而富有深度,总给人以会心的融合。这一次,《魅力浮山》专著的问世,应该说是正顺君对家乡山水深情挚爱的回馈,是他行旅与写作上厚积薄发的累累硕果。据说,下一步正顺君将以另一全新的体例撰写《发现浮山》,并将创作一些有关乡土文化的专著。“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文化人,努力用文字宣传家乡、推介本土名胜、乡贤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挚爱山水、热爱家乡的最好方式。”正顺君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任务中,工作压力大,写作只是他业余的爱好,专著浮山名胜只是出于对乡邦的深情,对山水的挚爱。据我所知,为了写作《魅力浮山》,多少个节假日里,张老师一次次租车往返浮山,携一个相机,带一瓶矿泉水,冒着酷暑严寒到浮山实地查访,同时参阅旧《桐城县志》、新旧《浮山志》等多种资料,数易其稿,多方求证,终成一部煌煌集大成之著作!“为了区别于一般旅游读物的纯工具性或超娱乐性,我在写作上不只停留于对景点的泛泛介绍,力求做到个性的阐释与诗意的解读,与读者形成心灵的融合;在展示表象的旅游元素之中注重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为人知的奇闻异事,使之通俗而不乏厚重,书卷而不失空灵。”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浮山,是一座神奇的地质公园,是一方优美的生态家园,是一处厚重风雅的人文圣地,更是一处警心启智的“道场”。且看正顺君的笔下,那地质、生态、佛教等浮山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之中,总有那些醉心山水的情思,总有那些盎然灵动的诗意,总有那些蕴藉哲思的憬悟,譬如浮石的禅意:“人生若要举重若轻,就像浮石一样,要空,要放下”;譬如“止泓岩”的水韵:“心如止水方能‘同人于野’,上善若水,静水深流,智慧的光芒烛照山崖”。还有撑腰石、九曲洞、因棋说法等一石、一洞、一刻,通过它们所承载的人生寓意的解读,让人在读山的同时,人生的境界得到升华,眼界变得辽阔。
的确,一个写作者,没有什么比文字表达对乡土的一片深情厚爱为更好的方式了。正顺君对浮山爱得纯粹而痴深,必将直达永久。
游览的浮山景观,你会对浮山有个具象的了解。下山时,若带一本《魅力浮山》,在闲暇之时,翻一翻,你会欣赏到那些藏在浮山自然景观背后的风景,这些诗意、人文且极具神秘感的风景里,浮山的深度、广度与厚重会让你品味无穷,看山,不仅仅是山!也许,你会与我一样,会爱上那些历史烟云中与浮山有过交集的先贤名士,为他们的留给浮山的智慧而击节慨叹!这就是浮山所呈现给世人的永恒魅力吧。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双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