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一大早,庄子里就飘起袅袅炊烟,接着就有诱人的鱼肉香味漫过来。人们起早做饭,是为祭祖。焚香,烧纸,点鞭炮,磕头。祭祖结束,吃过早饭,人们就相邀结伴出去玩了。
村口有棵老槐树。虬曲的枝桠上搭一根麻绳,下面绑一块木板,就成了秋千。秋千反过来念就是“千秋”,有“千秋万寿”的吉祥寓意。娃娃们可不管什么千秋万寿,只知荡秋千好玩,一人坐在木板上,双手扶绳,另一人在旁边用力一推,秋千就随着绳索来回摆动。坐在木板上的娃子,享受身体腾空飞翔的快乐,久久不愿下来。
庄子三面环山。大人在这天都喜欢爬山,登高望远,以祈求这一年事事顺利,财气福气步步高升。一个人爬没多大意思,若有三五个人结伴同行最妙。一路谈笑风生,爬上山顶极目远眺,村庄,田野,远山,都在暖阳下舒展身姿;山下传来的声声犬吠、阵阵鸡鸣和零星鞭炮的炸响,为村庄增添了节日的生机。最有意思的是攀登几里外的白云崖,两堵壑立百丈的悬崖峭壁,就是耀眼的招牌;而那曲径蜿蜒的石壁溶洞,更是勾住了游人的脚步。初七这天,上山的人络绎不绝,溶洞里更是摩肩接踵。
据庄子里念过私塾的老先生说,“人日”是个古老的节日,兴于汉代。《占书》记载,正月初一为鸡,初二为狗,初三为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初八为谷。到了唐代,“人日”节最为盛行,人们登高祈福,并举行多种庆祝、礼仪活动相庆。娃娃们听不懂老先生说什么,也不管什么人日鸡日,只知道这天可以痛痛快快地玩。
除了吃和玩,无论大人小孩,都不用干活。地脏了不用扫,衣脏了不用洗。据说扫地会把财气扫走,洗衣会把蚊子老鼠带回家。庄子里年纪大的,腿脚不好,就坐在屋檐下晒太阳,唠嗑农事,听听鸟语。他们最爱听的,是喜鹊喳喳叫,因为它是一年里风调雨顺的好兆头。
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火都亮起来,庄子里更热闹了。咚咚隆咚锵,一阵锣鼓响,庄子西头的戏班子开演了。戏台是长板凳铺木板搭建而成,几盏红灯笼悬在戏台中央。演的是《打猪草》和《夫妻观灯》,悠扬的黄梅调,飘出村外。戏台前面,围了一圈圈村民,不断喝采。这边还在热闹着呢,庄子东头又传来了锣鼓和鞭炮响,那儿在舞狮子灯。看灯比看戏有趣多了,娃娃们便一溜烟地跑过去。领舞的人左手提着灯笼,右手握着五彩绣球,躲闪腾挪。那狮子呢,张着大嘴,左扑右跳,要去叼那绣球。忽然,领舞人纵身跃到层叠的高桌上,心有不甘的狮子也一步一跳,逐层攀上高桌,咬住绣球,并吐出条幅,上面写的都是祝福的话。掌声响起来,鞭炮声响起来,娃娃们激动得叫起来。 疏泽民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
编辑: 双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