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许君辉和他的山村小学

时间:2013-08-29 15:05:35

   “许君辉是谁?许佩琳又是谁?”上海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清理募捐箱时意外发现箱内有5只装有现金的信封,这些现金是五年前由署名为“上海一居民”所捐。信封上标出“请转赠给报纸上刊登的许君辉、许佩琳义父女俩支配使用”字样,信内还夹着2002年8月一份关于这对义父女面临困境的剪报。

  通过这份五年前的旧报,工作人员被他们深深打动,许君辉身残志坚在农村义务办学,义女许佩琳义无反顾一边照料义父一边共同承担起义务办学重担,这样一对父女当时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

  上海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迅速展开行动,经多方联系,得知许君辉还在继续坚持着自己的山村小学。上海浦东新区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一行人驱车数百余公里,专程将该居民的8000元“爱心款”及该会2000元捐资和30只新书包送到许君辉父女和孩子们手中。

  面对这笔穿越了时空的爱心捐款,许君辉父女格外感动。

  何止这五年,他的山村小学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了。

  1970年,初中三年级的许君辉正意气风发时,突发胸椎结核伴痉挛性高位截瘫,在多次手术保住生命之后,他失去了行走能力。许君辉只好弃学回乡养病。困苦中他在寻找人生新的方向,由于山村重男轻女现象严重,许多女孩从小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许君辉在简陋的家里,组织起村里第一个妇女识字班。每天晚上,他都在床头竖一块黑板,就着一盏煤油灯,免费教妇女们识字、音乐和裁剪技术。

  然而,就在常年为别人奉献爱心时,许君辉自己的生活却变得十分困难。由于行走不便,他的生活全靠母亲照顾。母亲去世后,许君辉彻底陷入困境中,由于身边没有亲人,吃喝拉撒只有靠邻居们轮流帮忙,生活开支只有靠自己替人针灸来维持。

  正在许君辉绝望时,1986年,村里一位叫许文琳的女孩为他所感动,来到他的身边,像妹妹一样照顾起他的饮食起居和日常教育工作。直到9年后,三十出头的许文琳才因为出嫁而离开学校。

  当大家又一次为老许的生活担心时,一位来自县城的女孩伍凤莲再次接下了许文琳的爱心火炬,承担起照顾许君辉和维持学校运转的工作。白天,她是幼儿园孩子的老师;晚上除了为夜校学员上课,还要帮许君辉擦洗身子,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几年后,小伍改名许佩琳,一生没有结婚的许君辉终于有了正式的女儿。(本报记者胡劲松  本报通讯员方千)

      注:原载于2008年2月《安徽日报》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 双车道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