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黄晔注定是一种品鉴缘文化的过程,作为安徽缘酒集团董事长和中国缘文化网的创始人,黄晔大踏步地跨界行走在经济和文化的双域。在这个诗和文字被时代的浮躁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现代社会,黄晔幸运地拥有一段诗酒风流的艺术人生,从《叶子》《诗歌的远行》《一个人的穿越》《深夜的雨》到《一路上的风景》,文字以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的曼妙身姿在他的笔端诗意流淌。“贾而好诗”的黄晔把诗魂和商道结合起来,把审美艺术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为安徽创造了一个艺术的经济品牌,在这片曾经诞生过历史上独步天下的徽商热土上,展现出新时代徽商的瞩目风采。
解读黄晔的要点之一,是关注其所处的诗歌语境。网络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介质,是黄晔诗歌的重要载体。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为文学营造了一个新兴的发展平台,也创生了一种崭新的文学体制。这种“无中生有”的文学潮流,或曰文化现象,预示了一种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抛开纸媒印刷的种种繁琐工序,跳过出版社和书商的层层限制,人民群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解放(文学)生产力”的运动。也许立足于传统的文艺批评,对网络文学的品质很难持认同态度,但不可否认,其强大的交流平台和互动功能派生出的巨大生命力,使其成为一种饱含时代精神的努力,最终成功地加入了文学在新时期的扩展名。黄晔的每一首诗歌,几乎都是由网络首发、诗友互动,而后整理集结出版。也就是说,黄晔写诗首先要经过诗歌网站的滤网,具备时尚性和通约性,因而大多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快,少有繁复的意象和形式技巧。
如果说网络语境下的文学,往往担得起“闪读”,而经不起推敲的话,黄晔可谓是自觉致力于扭转网络诗风的诗人。正如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季宇所言,黄晔的诗“吸取了西方古典诗歌和中国古代诗歌的营养,同时又吸收了一些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具有一种朴实美和自然美”,且“富含哲理,在平易朴实的诗句中,透出了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在这里我们尤为推崇诗人对物质与心灵的辩证关系的深度思考,黄晔在白天和黑夜、商人和诗人之间不断切换身份体验,最终穿越历史和现实,指向心灵的回归。这既是物质的价值化,也是精神的对象化。贴近生活而不拘于生活,才思敏捷而不滥用才力,这是黄晔独特的品格和追求。近乎口语化的叙事中深藏耐人寻味的思想富矿,不仅毫无阅读障碍,也经得起仔细推敲和咀嚼。黄晔在业界享有“诗商”之美誉,被称为是“持灯行走的人”,可见他深谙知行合一之道,秉持思想之灯、文化之灯与诗歌精神之灯,照亮道路,照亮灵魂,迥异于一般流俗的网络诗人。刘鹏艳
(刘鹏艳:评论家,《清明》杂志社编辑)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
编辑: 双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