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枞阳在线消息 4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博士张全海和皖江晚报、安庆电视台等一行来到枞阳进行学术考察。在考察藕山阮氏族谱文化时,意外发现一块疑为清代制刻的“镇南将军”牌匾。
当日,在与阮氏后人阮宏祥交流中,张博士一行得知,其家中仍保存着一块先人留下的匾额,这引起了张博士的好奇。在阮宏祥老房子二楼杂物间靠北边墙根处,众人合力抬出一块数十斤重的牌匾。张博士目测该牌匾长约250公分、宽约80公分,较普通农家的床要长一些。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保存不善,牌匾破损严重,字迹也较为模糊,特别是左侧涂漆剥落殆尽。经过一番辩认,张博士认出右手靠边处,从上往下一行楷书:“唐迁桐始祖镇江公”,牌匾正中上方刻有“敕授”字样,中间空白处,自右至左有大字楷书“镇南”字样,字体厚重饱满。可惜后面的字均无法辩认了。
据阮宏祥介绍,有见过此匾的族里老人说,这块匾系宋代名将岳飞题赠,中间的大字为“镇南将军”。此牌匾原放在阮氏祠堂内,被一住在里面的阮姓五保户当床用。后这五保户老了不能动,阮宏祥便将他接到自己家里照料,顺便将这块匾抬回来给那五保户继续当床。五保老人过世后,这张“床”就幸运地得以遗留下来。只可惜周边的阮氏享堂、阮鄂字碑等遭破坏残缺不全。
张博士对岳飞题赠一说“存疑”,“因为岳飞题字作序在很多族谱中都有,包括文天祥、朱熹等都有不少。”从这块牌匾看,它是由数块长木板拼接而成,上面涂红漆后将题字刻上去。张博士说,结合口头上的传说,这块匾应不是原件,可能是后代修祠时照原样复制的赝品,因为当地阮氏宗谱最后修编是在乾隆年间,极有可能该匾是在当时和谱、祠一道修复的,据材质板拼应为仿制,原来的应为整块,明代原件的可能性较小。他认为,“这块大匾原先应是挂在阮氏宗祠中,作为家庭荣耀,是家族的一个文物,不过具体年代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据《阮氏宗谱》记载,唐朝末年,阮枞江(又名阮况)奉朝廷之命围剿断腰山(今藕山)一带以郭力武为首的盗匪,大获全胜,被封为镇江南大将军,后爱藕山形胜,遂定居成为破罡阮氏鼻祖。其墓位于藕山北麓阮家享堂正前方的“黄龙出洞”地东侧,墓前有一龟形碑趺,冢后立一高2.2米、宽1米的青石碑,正中竖书阴刻:“唐镇江南大将军枞江阮公之墓”13个楷书大字。其后族人中较有名的有抗倭民族英雄阮鄂,明末政治人物、著名戏曲家阮大铖等。方千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双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