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胜 方千
栏桥,旧名栏涧桥。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小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上)

小街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拔茅山前一块空阔洼地上。小街背北边有一条长年流水不断的清溪,南边也有一条溪流绕村庄流入北边的清溪,整个小街被溪流环绕。据传说,早时,这里杂草丛生,没有人家,但却是交通要道,是东往横埠、汤沟,北往白湖、项铺,西往会宫、官埠、麒麟,南往破罡、藕山、枞阳的必经之路。有一天,一位风水先生路过此地,在附近人家借宿,晚上闲聊时对主人讲:“前面的洼地是个好地方,‘四水归龙潭’,此地聚财,宜居,可惜东边出口没有桥,财随水流,在此居家要想发财,须在东边涧出口处修一座八字形石桥,才能拦住财。”后来,这户人家将风水先生的话传出去,一些有心计的人就来这里建房经商,形成了小街。也就是在他们迁居后,为了发财,在村东边建起了这座石桥。桥为小街的人留下了财源,所以小街的人才将这里叫作栏涧桥。
桥的规格很高。两边的八字桥墩都是四面光二头齐的麻石条砌成,桥梁是长五米、宽六十公分、重四吨的两根长条石,几经风雨,石桥纹丝不动。
小街以前四周筑有城墙,东、西、南三面有三道城门,城墙的遗址尚存。小街当时筑城不知是为了保护富户的安全,还是里面有什么重要设施或是有什么其它秘密,亦或是为了方便收税。小街的南边还有三个古土墩呈三角形。小街建在什么年代,城墙什么时候筑成,桥什么时候建成,南边的三个土墩什么时候形成,现都已无成从考证。
小街不长,为东西走向,街中间是石板路面,街背面溪流上方有一个深潭叫吃水宕,是小街人吃水的地方,街北上街头有一条通往吃水宕的小路。北街上面和中间有二座古石碑坊。街的两面住户是土坯瓦房,南面有两家是木穿坊屋,有八户人家的住房内都有天井。小街东边进街口的两户人家的房屋为合盖,中间留有进入小街的入口通道,通道很宽,中间有卖肉的、卖茶水的、卖草鞋的,南面有一家开杂货店,北边一家是裁缝铺。通道实际上就是个凉亭,过往行人,到七家岭朝山拜佛的香客、算命的先生都在此小憩,喝碗茶,买点香纸,算算命。
小街虽小,但肝胆俱全。一年四季,周边的闲人都到小街聊天、打纸牌、听说书,许多新鲜的事都由小街传出。北街有糕饼坊卖肉店、黄烟店;南街有旅店、杂货店、中药铺、挂面坊;南街后有大队部、学校、卫生室、加工厂、炕坊、豆腐坊、挂面坊、黄梅戏庄等。小街整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是当时当地的政治、文化、商业、休闲、娱乐中心。小街人气旺、人丁旺、财源广,大家庭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小街还走出了一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张斌。
小时候,每到夏天,一帮小伙伴相约到桥边水潭里游泳、摸鱼、摸鳖。坐在溪边的树荫下听蝉鸣鸟唱。晚上,大人们在桥边的空地上纳凉,孩子们捉迷藏、打萤火虫,听大人讲故事。寒假里在黄梅戏庄看演员们排练节目,跟他们学唱黄梅戏,好不快乐。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双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