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对联

时间:2015-02-03 16:49:38

  古典莲子

  春节,家家户户门上火红的对联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新年增添了几许喜庆。一进腊月,大街上渐渐就有了年画和对联的身影,现在人们都热衷于买对联,精致美观。

  前些年,我们小村大半人家都会让我爸爸写对联,我爸写得一手刚健苍劲的好字,腊月二十四以后,陆陆续续有人送来红纸,爸爸问清人家需要几副对联,在红纸一角用铅笔标上。那时春节前写对联是爸爸的一件大事,他总是早早买好墨汁,翻出那支大毛笔,他把人家送来的红纸用小刀裁成大大小小一块块的,大的是写大门对子的,小的门对子是贴在房门上的,还要准备几个方块写“福”字,把所有的红纸都裁好了,爸爸把墨汁倒进一个豁口的碗里,毛笔放到温水里泡泡,然后用毛笔蘸上墨汁,弯腰伏在桌上写对联。爸爸挥毫落纸,一气呵成,我站在一旁看着,读着对联上的字,他每写完一副,我就把对联拿走,均匀地铺在长凳上晾干墨迹,爸爸越写越多,渐渐的,茶几上、大缸盖上、地上,都铺满了对联。

  爸爸头脑里装着许多对联,老年人的门对子,他会写成“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生意人的门对子,他写“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或者“三春草木如人意,万里河流似利源。”孩子书房的门对子,他写成“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每副对联都有爸爸美好的祝福和希冀,什么“年年喜庆年年庆,岁岁平安岁岁安。”“春满勤劳门第,喜融幸福人家。”“和气生财长富贵,合家欢乐永平安。”“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人寿年丰歌盛世,山欢水笑庆新春。”“紫笋破冰辞旧岁,红梅得志闹新春。”他还常常自己为人家编对联。每年,我家的对联爸爸都颇用心思,尤其是大门对子,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用自己的名字作为首字编的一副对联“敏感世间多少事,平度人生几何年。”

  从小,我就喜欢记一些对联。九十年代初,我看过一部《联林珍奇》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把流传于世的几百个名联贯穿于剧情中,令人叹为观止。当时,我对剧中出口成联的凌大岫佩服得那是五体投地,那些对联直到今天拿出来玩味,我还是获益匪浅,浮想联翩,“炭黑火红灰似雪,谷黄米白饭如霜。”“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猫伏窗台风吹猫,毛动猫不动。鹰息旗杆月照鹰,影移鹰不移。”“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地作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有的对联分明就是一幅生活写意图,“鸡饥盗稻童筒打,鼠暑凉梁客咳惊。”一只公鸡饿了,伸长脖子在稻箩里偷稻吃,一个小孩拿竹筒去打。一只老鼠热得受不了,跑到大梁上乘凉,有客人来了,咳嗽了一声,老鼠惊慌而逃。

  那些拆字联颇见作对人的功力,什么“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什么“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有的对联看似随手拈来,实则颇具匠心,诸如“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南通洲,北通洲,南北通洲通南北。”“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这些对联的作者驾驭文字的本领的确高超,寥寥数语,形神兼备,妙哉!

  书写在红纸上的对联流传至今已经一千多年了。历史上留下了多少绝妙的对联呀,古今多少事,都在对联中!‍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双车道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