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王石岩二三事

时间:2015-06-11 11:24:12

  □王安国

  “王石岩造飞机。”这是我小时候听到家乡人常说过的一句话。后来从一些国内外的文史资料上见证了王石岩确实是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工程师。

  青年胸怀大志

  王石岩,字石安,生于1903年,是枞阳县原白柳乡山河村人。父亲王筱泉,是大户人家气派。浮山中学创办人房秩五将女儿许配给王石岩为妻。石岩在浮山读初中时,智力超人,后来到桐城中学上高中时,对理科很感兴趣,常常向老师提问:“飞机如何起飞?”等一系列航空问题。老师问他,为何对飞机这样感兴趣?他说:“国家落后,不能制造飞机,容易被别国欺负。”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赞扬王石岩胸有大志,将来一定能成大器。王石岩高中毕业后,还留校教了一学期书。此时他内心萌发了“出国留学”的思想。

  家乡助资出国

  王石岩下定决心出国留学,但摆在他面前的经济问题难以解决。一些好心人帮他出谋划策:第一是找公堂接济;第二是求亲戚朋友支持。通过这两个门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28年,25岁的王石岩留学日本,就读九州帝大。这是他出国留学的第一站。在日本又获京都帝国大学天文系理学士。此后,王石岩又到意大利和德国留学。在德国达成工科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毕业,任特许工程师。同年,又获德国布城工科大学航空工程研究所工学博士。其时,国内航空专业人才紧缺。1946年,我国通过联合国点名要回王石岩。他回国后接任金陵大学校长、南京空军学校校长。1948年随军到台湾继任空军学校校长。晚年,他经土耳其、新加坡到美国洛杉矶定居。1995年于家中病逝,享年92岁。

  一门涌现五博士

  用“强将手下无弱兵”这句俗话来比喻王石岩的父亲王筱泉是比较合适的。王筱泉在青壮年时期为人公正、直爽。他在处理家务、培育子女方面,是小有名气的。在当地方圆十余里范围内,都知道王筱泉的名字,佩服他教育子女有方。其实,“有方”可以用另外两个字来诠释,就是“读书”。

  王筱泉自幼就崇尚蒙学《神童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他心里有一本账:只要把儿女的书念好,将来在社会上就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他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女儿石青,小女儿石慧,都在读书,家庭经济无法周转。他除了借债外,还卖掉了自家6亩7分田,供儿女上学,一直到攻读博士生为止。这样,王筱泉第二代一儿、一女,第三代三个孙辈都成为博士生。 王石岩虽身居国外,但思想进步。他于1943年,多次动员他小妹夫张光裕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张光裕终于如愿以偿,入党介绍人是周恩来。当时,他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受到周恩来的器重。王石岩闻讯后,内心激动,特地打电报,向张光裕祝贺。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