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铸钱币的同安监,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始置于舒州东八十里的古同安县治附近,即现在的枞阳县会宫乡城山村的城山与焦岭相会处,停监于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历时共有139年。
同安监名称的由来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枞阳县(含现在的桐城市),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任过枞阳县令。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熙州。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农民起义军攻破县城,城废,县治迁今枞阳县会宫乡焦岭。据《桐城续修县志》记载:古同安县城旧地址于南北走向的焦岭与东西走向的城山交合处腹部,坐东朝西,其城址左右皆依亘数十里的山脉。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同安县改属淮南道舒州。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同安县城由会宫焦岭迁筑龙眠河西,即现在的桐城市城区。同安县治在会宫焦岭达119年。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县名才由同安改为桐城。1949年2月,原桐城县一分为二,其东部和南部为枞阳县,其西部和北部仍称为桐城县。按照北宋时的规定,铸钱监设置在哪里,就以当地的名称为监名,因焦岭与城山相毗连,在三百多年前,曾是古同安县所在地,故名舒州同安监。现在,在焦岭以南与城山大洼里出口相联处,有一大片约数百亩的平坦场地,很可能就是古同安县城的遗址所在。
<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双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