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异乡赤子鲁生

时间:2015-07-20 10:11:47

  鲁生,1916年生,原名蒋永孚,湖北省黄梅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永孚投笔从戎,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1938年5月,鲁生担任黄梅县抗日后援会副主任,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担任中共黄梅县委青年委员。鲁生父只此一子,坚决不许鲁生参加革命,曾将他锁在家中。鲁生给父亲留下一联后从家中逃出:无地可容身,早死免流亡国泪;有钱难赎命,来生莫作富家儿。离家的鲁生,又投入了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不久,担任中共黄梅县委军事部长。

  1939年,在中共豫皖边工委的安排下,鲁生来到安徽,于同年11月任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40年3月,中心县委机关和所属特务连由桐西转移至桐东。5月,庐南、无西党组织因国民党制造的反共摩擦,也转移到桐东,与桐怀潜中心县委会合,组建中共桐庐潜怀无中心县委,鲁生任县委委员、组织部长,负责武装斗争工作。同时成立桐东抗日委员会,鲁生任主任。时桐东有一支打着新四军旗号的武装方瑛部,与中心县委各据一地。为进一步发展武装力量,鲁生亲自来到方瑛部所在地与其谈判,消除顾虑,晓以大义,收编了方瑛部100多人,将中心县委特务连扩编成特务大队,方瑛任大队长,鲁生任教导员。此后,鲁生带领这支部队,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时而化整为零,时而聚零为整,神出鬼没地袭击桐东地区六百丈、老洲、黄栗山、将军庙、灰河口等地的日伪军。日军驻杨桥小分队也经常遭到特务大队的袭击,不得不龟缩到安庆,不敢轻举妄动。

  1940年7月,新四军三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三支队五团三营来到桐东,执行开辟三官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掩护新四军军部渡江的任务。林维先与桐怀潜中心县委会合后,将三营和特务大队合编组建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鲁生任挺进团二大队教导员。此后,鲁生率二大队,参与打击土顽章淦和江子龙的战斗,两战两捷,接着对桐北钱桥和庐南等地的国民党常备队实施打击。经过一番战斗,挺进团和中心县委肃清了桐东周围的反动势力,桐东抗日根据地初步得到稳固。10月,中共舒无地委高度评价了鲁生等人的工作,撤销中共桐庐潜怀无中心县委,成立中共桐庐县委,鲁生任书记。同月,在鲁生、林维先的主持下,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桐东地区抗日浪潮高涨。11月,国民党军以3000兵力进犯桐东,在鲁生和林维先机智灵活的战术之下,顽军不仅一无所获,后方还遭到了挺进团的重创。

  1941年2月,日军纠集3000余人,出动飞机、大炮、舰艇等重型武器扫荡桐东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挺进团和皖南事变后突围来桐东的部分新四军将士。在日军强大火力下,挺进团和中共桐庐县委部分未撤走的指战员英勇反击,终因寡不敌众,中共桐庐县委书记鲁生壮烈牺牲在桐东,同时牺牲的还有挺进团二大队长方瑛、六连指导员吴中亚及40余位党政军人员。时年鲁生25岁。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