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少坤
陆鸿,一位新四军老战士,16岁走上敌后抗战道路。在一次与鬼子的遭遇战中负伤并失去左手臂,他说,虽然他一只手没了,但他还有健全的双腿,还能走,还要跟着部队打仗。他带着一条胳膊辗转各地,为全中国的胜利奋斗到了最后。8月4日上午,记者带着崇敬之情来到孝肃街道荷花塘社区陆鸿的家,采访了这位87岁的老战士。
交通站的敌后工作
1928年,陆鸿出生在枞阳县藕山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虽然不够好,但是父母将每年几担稻子作学费供他念了私塾。他在上学时期就参加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因为组织与他一直联系并有一定了解,因此1944年7月在该组织桐南县委负责同志陈定一的介绍下加入了新四军,并入了党。
陆鸿被分到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这位16岁的少年走上了敌后抗战道路。当年同他一起加入的还有11名同学,如今只剩他和一位在上海的同学健在。
进部队第二年,他被调到贵池县委交通总站工作。这是一个以送信、搜集敌人情报、运送军用物资等为主要任务的机关。总站下面还有十几个分站,那时,交通总站的活动范围在今天池州市贵池区上万圩沿江一带。
“‘敌伪顽’是我们斗争的目标,我们交通站就是为了建立敌后根据地,打游击战,同他们做斗争。”陆鸿说。日军调动情况、下乡“扫荡”、哪里增派部队等情报,都是他们需要掌握的,而掌握情报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在日伪军中安插情报人员。1944年下半年的一天,他们交通站从日伪军交通员那得知日伪将联合围歼新四军一支游击队,交通站立即请示上级,将情报送达这支游击队,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
交通站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将经过这里的领导干部护送过敌人封锁线。每次护送行动,他们都要提前打探、提前安排。护送通常在夜间,大家穿着便衣,化装成老百姓的样子,一队人持枪,随时准备战斗,一队人随时准备肉搏。虽然敌人封锁很严,但他们的周密安排,使得他们一次次顺利完成护送任务。
那时候,安庆城在日伪统治之下,交通站的战士们进安庆城需化装成老百姓,携带通行证、良民证,跟城内的情报人员交接信息。那时候,日伪对统治下的安庆城进行物资控制,交通站需要的糖、布匹、盐、火柴、肥皂等急需物资也都在城内通过地下党采买。
为打鬼子痛失左臂
交通站的工作地点要经常转移,一般白天在这里办公,晚上就要到另一个地方夜宿,第二天早上再回来,隔一段时间换一个地方。面对复杂激烈的敌后斗争,交通站紧密团结着老百姓,每次转移时,军用物资就藏在老百姓家里。
1945年6月的一天早晨,陆鸿带着十几名交通站的战士从夜宿地返回集中地。那天早晨天刚亮,前方雾蒙蒙一片,十几人在上江堤时遇上了日伪部队,足有四五十人。战士们身上只带着长短枪和手榴弹,人数也比敌人少好几倍,但是已无退路。双方立刻进入战斗,相互打了几十分钟,交通站的战士们打死打伤日伪军十几个,其余都溃散逃跑了。在这场战斗中,陆鸿左手肘部中弹,战友们劝其撤离,他没有同意,直到战斗结束。
负伤后,陆鸿被送到沿江支队卫生队疗伤。陆鸿说:“那时候我们医疗条件很差,哪有什么药啊,清洗伤口只能用盐水。当时六月天,天气炎热,还要不断转移,伤口不断发炎溃烂,化脓的伤口都生了蛆。”2个多月后,在无为的七师师部,医生检查后告诉他,如果不剧掉手臂就会危及生命。最终,他的左臂不得不被截去,但他仍然是一名战士。
1945年10月,他们的交通站随大部队北撤至山东,参加解放战争。他的胳膊被截掉后一个多月,伤口愈合了。到山东后,陆鸿在三野九纵部队任指导员、教导员。他花了很长时间适应一只手的生活,当时所在部队首长见他行军打仗都不方便,好心劝说他在山东安置下来。他说,虽然他一只手没了,但他还有健全的双腿,还能走,还要跟着部队打仗。
陆鸿所在的三野九纵打过莱芜战役,还配合其他纵队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王牌军74师。在教导团支援二野前的集训时,因他只有一只胳膊,部队没有同意他去,在南京解放的第三天,他被派到军政大学任教。
1950年,他和妻子方素华在怀宁(安庆)经组织介绍认识并结婚,方素华没有嫌弃他只有一只手臂,在她心里,陆鸿是一个思想上进、各方面都很好的人。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
编辑: 双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