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拾金掘玉

时间:2016-10-09 16:03:00

  拾金不昧以养德,掘玉无他只修身——题记

  “桐城派”引领中国文坛两百余年,经久不衰,其意义之深,影响之远,尤如一轮古老的十五的月亮凸现于天穹,而流传于民间的许多文学佳话与美谈,又宛如扑朔的繁星点缀于夜空之上,给迷人的夜色平添了几分神奇……

  莫问出处无边无际无价之宝本天成

  且说来由有声有色有形文章偶得之

  (一)吴汝纶百字铭

  远观山色,山景年年依旧;

  近视人情,渐渐不如往昔。

  花开兮,蝴蝶至;人困兮,亲朋疏。

  请朋酒友,今日三千;自己心人,百无一二。

  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

  亲戚朋友,说的是隔山话。

  自跌倒,自己爬;他人扶,都是假。

  且度过三冬四夏,暂受这些痛苦;

  雪尽后,再开梅花。

  (二)戴名世十步对

  戴名世为“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文采飞扬,在民间流传的关于其“十步对”最为传神入化。

  话说一日,戴名世与方苞等“桐城派”的几位“大腕”结伴览胜访贤于桐城南乡的官埠桥——其林桥一带,几位缓步徐行,赏景论文,不亦悦乎!因天气炎热,不一会儿几位都感到口干舌燥,便提议由能言善辩的戴名世前去弄点茶水给大伙儿解渴。

  戴名世来到一农户门外,见一妇人正在堂屋前推磨碾粉,心中暗喜,便进门向妇人说明了来意。妇人见来者行步端庄,举止文雅,气宇非凡,放下手中的活计,笑了笑并未置可否,只是伸手指向面前的磨盘说,就以此为题我出一上联,你若能在十步之内对出下联,我便请诸位到寒舍作客饮茶如何?戴名世一向睿智超群,心想这有何难,便欣然应允。妇人出上联为:盘大眼小齿灵灵吞粗吐细。戴名世环视了一下堂屋周围,见大门拐角处靠着一杆秤,略加思索,灵机一动即对出下联:杆直钩弯星朗朗识重知轻。妇人叹服,热情地将几位请入家中,以当地特制的绿茶款待之。

  又有一说为冬季版本的。因天寒地冻,几位饥肠辘辘,由戴名世替大家寻一口饭吃。村妇出的是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戴名世对上联:火红炭黑灰似雪。

  至今,戴名世的“十步之内即有芳草”的“十步对”如同陈年老酒,仍在民间广为流传,散发着醉人的香气。而作为“富不丢猪、穷不丢书”文风盛行的南乡,一名村妇竟有如此高的文学造诣,也无疑应证了桐城-枞阳的那一句老话“武不过东乡、文不过南乡”。

  (三)张英六尺巷

  因张英让墙而形成的著名的桐城“六尺巷”广泛地被世人所传扬,成为了睦邻友好相处的“礼让”的典范,在“桐城派”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历史上的名人让墙并非张英首创,应源自宋代尚书杨翥的让墙,有诗为证。

  杨翥的让墙诗曰: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作两家墙;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无妨。

  张英的让墙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从诗中不难看出其中的渊源关系,张英是在前人做出榜样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加工与升华,继承发扬光大了中华传统美德,从而造就了“六尺巷”的流芳千古。同时可以看出张英“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非凡气度和其万事“和为贵”的为官理念,张英同样为今天的“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榜样。(江雄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