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传播禅佛文化:枞阳镇水府庙溯源

时间:2016-11-14 08:23:12

  枞阳镇水府庙位于汉武帝射蛟台南侧,前临枞川河,后依射蛟台山脚,始建于晋梁时期,浮山高僧法远禅师在浮山讲禅,完成了《浮山九带》禅佛著作。枞阳镇有福元禅师主持水府庙,传播禅佛文化。

  “水府”一词,源于晋书,晋《天文志》有二十八宿外星,“东北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传说水府是水神所管辖的区域,在古代水府泛指“海底”,原古时期,枞阳地处东海稍,因海域水面缩退,流入大海的河面宽阔,后人称为长江,水府又泛指长江江底。唐代韩愈《昌黎集》三贞女峡诗有“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足见古时期江洪泛滥的可怕景象。

  古枞阳江湖相连,“菜籽湖”又名菜籽海,每年水旱灾害频发,广大人民因水旱灾害苦不堪言,人们急迫地希望水神为广大百姓避凶化吉,保佑平安。枞阳水府庙就是人们祈祷水神庇护的香火之地。

  自晋梁时期以来,水府庙香火时断时续,到了清代,康熙初年,朝廷大毁淫祠古庙,康熙十二年《桐城县志》将寺庙列为古迹类,志书只记载已存的寺庙地点和名称,已毁的寺庙基本上不记叙。只有道光七年从《桐城续修县志》卷四〈营建〉篇载有水府殿,“殿内有福元禅师肉身金像”。

  明初,今枞川小学处建有南向“猴王庙”,椐传猴王有“定海神针”,能为人们逢凶化吉。水府庙东侧,有明代杨昇建了“杨昇井”(今尚存),也有镇灾之意。 枞阳水府庙香火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庙宇残存二进。当时有一外地做豆腐的外地人在庙里居住,20世纪末寺庙年久失修坍塌,尚存庙基。(陈松郭) (答枞阳镇前进社区支部书记王英咨询)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朱文格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