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华
当有一天,遥远古老的中国年轻人,忘记他们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就是我们美国人不战而胜之时。 ——尼克松
唱着歌的日子里,枞阳人民需要一台属于自己的原创大戏
就在严云高、丁永泉这些民间老艺人带着严凤英走南闯北的年代,我们枞阳的老百姓,就喜欢上了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就是,把日子唱着过。虽然家境并不是很富裕,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幸福感。曾几何时,我们就开始盼望着,有那么一台让文化唤醒心灵的原创新戏。
以前,很多人因传统剧目中一段段抒情平词抑或轻快花腔而爱上黄梅戏,如今,我们又以《寸草心》这一张枞阳文化名片的成功打造而欣喜万分。它不仅是全体创作人员智慧的结晶,它的创作演出成功,更是百万枞阳人民的骄傲。终于,我们拥有了一台宣传本土文化的精品剧目,而且是枞阳人演枞阳的故事!
与这出戏初次结缘,那是2012年夏天安庆市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期间,在安庆石化俱乐部进行首场公演。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精彩绝伦的唱腔道白,艺术家们精湛超凡的表演功底,突出鲜明的人物个性,跌宕传奇的故事情节,大气恢弘的艺术效果,让人耳目一新、心潮澎湃,很快就赢得了文艺界的一致赞誉。
一位正气凛然的女教师,一群纯真无邪的孩子,一根承载民族未来的教鞭,一场惊心动魄的同化与反同化的文化战争,一段坚贞不渝、生死同盟的爱情,彻彻底底地征服了万千观众,也就从那时起,我爱上了《寸草心》。
面对家仇国难,接过沉甸甸的教鞭
故事一开篇就扣人心弦,大小姐刘佩瑶(黄金峰饰)南洋留学归国后,原本计划同小姑子晓玲去武汉投军抗日,途经枞阳顺道回家探望父亲,不料坐着普根大叔的渡船抵达家乡浮山镇时,正遇上她的父亲河东小学的大先生被日机炸伤,临终前嘱托女儿接过教鞭留下来。崇文尚学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基,从刘家学堂走出来无数个栋梁英才,从此后,倘若无人来传授文化知识,孩子们长大后就成了没有灵魂的人,大先生纵使入土也难闭双眼!
身处两难的刘佩瑶,最终选择双膝跪地接过沉甸甸的教鞭。这不是一根普通的教鞭,它分明是一根传承民族文化的接力棒,似一盏高高悬起的红灯,时刻指引和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台下的我,仿佛置身其中,更有一股想冲上前去的欲望,和大小姐一起接过意义非凡的教鞭,为传承和捍卫中华文化而义不容辞。
直到有一天,以山本为首的日军要在敌占区创办河西日语学校,不准刘佩瑶教中文,并推行了一些亲民政策,免除学杂费的同时,每生发放10个糖果,外加每半月施舍二两咸盐,以此来建立新秩序,推广日语课。原本对传接民族文化的意义认识不足的她,这才下定决心,一定要坚守文化阵地,决不退让半尺。
同化与反同化的文化战争,荒村山野也是阵地
形势远比想象的要严峻,小玉妈为了换点咸盐好度生涯,逼迫小玉去上河西日语学校。而兆龙因年少无知偷偷躲进小鬼子的学校,激怒了他的父亲普根大叔,一气之下扬起船桨要打死这“忘祖背宗的小畜生”。佩瑶想起父亲临终前语重心长的那番话,面对邪恶决不忍让。她向乡亲们道出了山本想同化中华民族文化让我们变成日本人时,乡亲们才幡然醒悟,都一致支持佩瑶带着孩子们,躲进山洞里学习老祖先遗留下来的经典文化。
大雪漫天鸟飞绝,浮山上一片苍茫一片白。路难行来眼难睁,狂风吹来随风转。眼前的山路,全被冰雪遮盖,佩瑶和孩子们大手拉小手,一起向前走,小手拉大手,永远不松手。可是兆龙滑到了,小玉的脚崴伤了,小胖扶也扶不起来。情急之下,佩瑶曲下身子,背起了小玉,领着孩子们,继续前进!
小小日本,想要改造中国人的灵魂,争夺中国下一代,消灭整个中华民族。而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她的民族文化,要瓦解民族文化,必须从民族语言下手。而要消灭她的语言,则必先从学校下手。可是会有千千万万个刘佩瑶挺身而出,高举着传承中华文化的教鞭,站在同化与反同化战争阵地的最前沿。
那一根教鞭,早已化作一根灵魂的指挥棒,指引我们朝着捍卫本土文化和拯救中华民族的方向。那雪地里,一步一脚印,印出寸草心。那是一颗颗决不屈服的寸草之心,那是一颗颗坚贞不渝的寸草之心,那是一颗颗凝聚民族节气的寸草之心。
试想今天的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生在太平年代的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或许只有走进剧场观看了这部戏,他们才会真正明白传承文化的意义,才会加倍珍惜大好时光,为中华民族崛起并永远傲立世界东方而读书!
心有灵犀时,共点一盏心灯
晓玲从武汉悄悄潜回浮山镇,深夜里用一把大火烧掉了山本的日语学校,这让双方形势转入了无法控制的境地,同时也拉响了可怕的导火索。大汉奸霍小老在刘家大院门口拾到晓玲的一块蒙面布,并跟踪佩瑶的夫君叶崇儒(胡营饰),从长河里打捞起一只装着敌占区日军势力分布图的皮箱,山本趁机撕掉虚伪的面具,崇儒被捕入狱了。
往事历历在目,佩瑶幡然醒悟。自从山本占领浮山镇后,崇儒时而镇定自若时而装作糊涂,时而亲密无间时而逢场作戏,时而像革命志士时而像通日汉奸,时而缜密周旋时而峥嵘浅露。原来这一切,都是崇儒在借着与山本共读早稻田大学的学友身份,一直暗中掩护她和她的河东小学。在人生最美的年华,她没有错爱他,他是她一把无形的保护伞,她是他真正的红颜知己。
在最后一次深情地拥抱中,他二人双双回忆起故园浮山的童年生活。空旷的原野,漫天飞舞的流萤,提着一盏盏小灯笼,微弱的萤光一闪一闪,刹那间点亮了一盏盏心灯,照亮了灵魂前进的远方。
待把慈恩念,还将往事盘。芳菲堆翠景如烟,寸草春心思绪涌怀间。
教诲期犹重,深情报却难。泪盈夺眶盼承欢,何日流年逆转侍亲前。
剧中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描写手法,如梦似幻地,让二人重返童真年代追扑流萤。那一段儿歌体裁的精彩花腔,勾起人无限的情思,无论二八芳龄,抑或年过花甲,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少年相伴无烦恼,人生还是儿时好啊!
坚守最后一课,从容就义
河西日语学校被一把大火烧成了灰烬,南京皇军司令部的池田将军,却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视察日语教学情况。山本这敌酋黔驴技穷,却又不甘挫败,想拉佩瑶临时去补台救场。他担心佩瑶不愿唯命是从而要挟、恐吓,如果稍有懈怠,地下党叶崇儒的生命随时会有危险。让山本始料未及的是,佩瑶和崇儒交换了一个眼神后,痛痛快快地答应了下来。
一个眼神便是生死盟约。佩瑶手持传家宝一样的教鞭,从容果敢地站在河东小学讲台前,她劝孩子们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安稳不动,更不能在日军面前丢了民族节气,因为眼泪是赶不走小鬼子的!此时此刻,她宁做流星光一闪,不做雨月云里藏,笑看山本雕虫小伎俩,让他美梦变黄粱。让山本万分失望的是,佩瑶从容不迫地大声朗诵着生命中的最后一课:炎黄春秋,五千余年;生生不息,屹立中原。小小日本,无耻垂涎;蚍蜉撼树,力不自掂!
无比强大的气场,宁死不屈的民族节气,山本害怕了,在老贼池田的辱骂声中,慌乱地连开三枪,佩瑶躺在孩子们的怀抱中壮烈牺牲,而日军监牢里也传来崇儒英勇就义的枪声。孩子们却临危不惧,接过教鞭,一边向鬼子步步逼近,一边齐声重复着:
炎黄春秋,五千余年;
生生不息,屹立中原。
小小日本,无耻垂涎;
蚍蜉撼树,力不自掂!
力不自掂!……
山本和池田彻彻底底被击垮了,无地自容、无处藏身,他们的灵魂,像似被那根教鞭重重地抽打着,而扭曲变形。一直说要争夺中国下一代,小鬼子万万没想到,是战争让自己变成了没有灵魂的禽兽。
不同于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是,我们的“最后一课”赢了,而且赢得轰轰烈烈!
精湛的创作团队,只为宣传这一片绿水青山
您可能很难想象,该剧竟出自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之手。接到家乡人民发出的创作邀请函时,枞阳籍剧作家刘云程已是78岁高龄。刘老身为国家一级编剧,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级戏剧文学大奖——中国曹禺剧本奖,再芬黄梅的《徽州女人》正是出自先生笔下。
《寸草心》的创作灵感源于刘老儿时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时处日占时期,他的一位恩师不顾侵略者强制学习日语的要求,坚持用中文教学,只是在日军检查时才改教日语作为掩护,但最终还是被发现,遭到残忍的枪杀。
刘老曾经说过,文化战争是很激烈的,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基,传承和保卫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也希望能通过这部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黄梅戏这一传统艺术。
或许是常年在外生活,难以解开和割舍心中那份浓浓的乡恋情结,无数个夜晚,老人与一盏青灯为伴,一生挥之不去的乡愁,血浓于水的亲情,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依稀遥远的峥嵘岁月,他要把这一切的一切都安放到一出戏中,慰藉一世情怀的同时,也圆了回报家乡的梦想。
好的剧本还要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导演,这副责任重担,便落在了国家一级导演潘西平的肩上。针对传统戏剧节奏慢不受年轻人喜欢这一点,潘导利用现代舞台灯光变幻技术,并引入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以往舞台剧的版块结构。这是一次戏曲史上的创新,也是中国戏曲形式感的一次回归,让观众感觉像是看电影一样看戏。这使该剧史诗般展现枞阳儿女抗日救国、保护本土文化英雄壮举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多视觉和艺术上的享受。
情理之中,在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该剧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组织工作奖”;在张家港市政府举办的长江流域文化艺术节上,作为唯一一台受邀参演的黄梅戏剧目,荣获“优秀剧目奖”。
锣鼓声声响,薪火代代传
该剧气势宏大的场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演员人数众多,仅学生就有近十人,每一次出场,都会烘托出不同氛围。小演员们可爱天真、纯真无邪的艺术形象,很快就让人爱上了他们。
有位名叫杨阳的又白又胖的小男生,一上台就喜感十足,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杨阳15岁时凭着二胡十级的实力考入剧团,成为一名二胡手。可是团长黄金峰老师认为,年轻人是剧团的希望和未来,一旦有机会,必须把他们推上舞台,才能更快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还有扮演小玉、兆龙的小演员们,台上的感染力、基本功,一点也不会输给老一辈艺术家。
“台下小小生,台上大先生”。这是戏迷朋友对剧中刘佩瑶父亲的扮演者孙震宇发自肺腑的赞美。作为1993年底出生的小男生,与剧中人物大先生的年龄跨度、生活阅历相差甚远,可他勇敢接受并成功挑战了这一特殊角色,很快就把自己融入了戏中。台上的他,扮相俊美,举止优雅,做工精当,声腔域宽质美,台风大度不凡,把大先生这一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真切感人。当孙震宇刚出现在圆镜式的粉墙门边并缓缓走下台阶的时候,他那儒雅知性、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便深深地吸引了观众。难怪戏迷们发出如此感慨:这位小哥,戏里戏外,都是我们的大先生!
霍小老的汉奸形象真是奸到骨头里,一出门就背着日旗、喊口号,用枞阳腔叫骂,欺负开茶馆的凤花嫂,时不时地与大小姐针锋相对,给山本通风报信求赏赐,尤其是先后两次带着一个四肢畸形的狗腿子走台渲染气氛时,博得全场一片笑声,将丑角演到如此田地,不由让人敬佩艺术家的超凡技艺。
扮演交通情报员的谢海堃大哥,是我的知心好友。他扮相俊美、身段不凡,每每一出场,一开嗓子,一个转身,都让台下女粉丝们大声叫绝。他除了排演《寸草心》,平日里,还跟随剧团一起送戏下乡。他说黄梅戏是中国的乡村音乐,就应该扎根乡土,而乡间百姓的热情追捧,是促使黄梅戏发展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谢大哥,我一直想对您说,亟待某日,如能重逢在花戏楼台,一定要跟您合个影留个念!
诚然,青年演员的成长,一直都离不开前辈艺术家们的精心呵护和栽培。然而戏曲的传承,不仅仅是台前,还有幕后。二胡手、司鼓手、黄梅戏唱本的创作、乐队指挥等等,老艺人也更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不忘初心,芳华萃意浓
羡君久有须眉志,葩吐芬芳乐万家。
独绽寒梅容更俏,梨园新秀一枝花。
上面的诗句,正是对枞阳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金峰老师的真实写照。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心中的女神。从2011年接手这出戏到首演取得圆满成功,再到领着她的团队全国各地巡演,时光已经匆匆流淌过了六年整,而她始终都在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她敢作敢当、不畏艰辛,才让这出戏的演出一次次引起轰动,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她认为她的一切荣誉都是属于枞阳黄梅戏演艺中心的全体演职人员。为了培养出一批80后、90后的种子号演员,自己时常甘当那片最大的绿叶,衬托着一朵朵香艳袭人的绽放在未来的“小梅花”们。
一生痴绝事,最是黄梅心。台下的她,常常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对台词,走台步,练身段,习唱腔,有时难免会有些争吵,但她总是很虚心地接受大家中肯的意见和进步的思想。可是台上,演出纪律便是钢铁打造的,绝对不允许有任何马虎闪失。因为只有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诚然,她和她的队员们一直唇齿相依、情同手足,她是世界上,那个最温暖的人。
无数个平常日子,她都无法和昔日同窗挚友相约长河看落日,无法和远在他乡筑梦的孩子煲一回电话粥,无法享受父母亲人为她精心准备的一桌丰盛大餐。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个优质的信仰:唯有坚守黄梅阵地,不忘初心,才能收获满园芳华萃意浓。
一招一式牵人心,一腔一韵总关情。就这样,这朵绚烂的枞阳金花,将生命的最美年华,一瓣瓣地铺在舞台上,演绎着那一份永不退火的大梨园情怀。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