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玉洁左光斗
吴纯生
“左光斗以清望协持风纪,所奏心迹自明,着照旧供职。”这是在天启四年(1624年)十月,50岁左光斗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后,实在看不贯朝政已被阉党魏忠贤独揽的“清正难容”的局面,在自请罢斥回乡的连续五封奏疏上,都被朝廷批示其上述含义相差无几的圣意。
当时,赵南星为首辅,朝中有杨涟、左光斗、缪昌期、魏大中,天下号称“杨左缪魏”等一批有志之士,众正盈廷,清正廉洁,激浊扬清,慨然整饬吏治,为朝廷效力。左光斗在《君命当遵,臣谊难默疏》中直言自己:“若使引用非人,受人贿赂,当明白指参”。同时在《科臣忙乱失常惊疑太甚疏》中坦诚:“臣之立身自有本未。臣与划何策、招何权、引用何邪人、受何贿赂?若有的据,原明白指陈,臣引颈就戮无悔”。其两奏疏中都敢于向朝廷阐明自己立身处世的底线,以及为官以来举荐人才等方面能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甚至愿意拿自己的生命作履职誓言,证明其“以清望协持风纪”。
左光斗(1575―1625),字共之,一字遗直,号沧屿,别号浮丘。万历三年九月初九生于今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大朱庄。兄弟九人,他排行老五。从小聪明,九岁那年大饥荒,经常随父在田间耕作,父亲命题,他立即答道:“播厥百谷,王道之始也。”幼小的他一语惊人,道出农耕文明的社会地位。后来,父亲将自己手抄汉、宋党祸辑录成书《读史拾馀》让左光斗细读。20~22岁在同乡戴完家中与其子孙一起读忠孝节义类书籍。戴完在嘉靖朝曾任职刑部,时任首辅严嵩想拉拢他,正直无私的戴完不但不受私竭,还会同部郎张翀弹劾严嵩。最终在左光斗所敬慕“自古皆有死,惟椒山得其所”的心中豪杰杨椒山以生命为代价,将贪贼首辅严嵩送上断头台。戴完看左光斗有国器之才,遂将孙女许配于他。
23岁时,左光斗遇见人生第一位清正廉洁恩师江西浮梁陈大绶。因在南京乡试获第十一名,为感激恩师,按当时社会陋规俗礼,要送“荐谢规”。面对红包,陈大绶告诫他要自强自立:“今日行事之俭,即异日居官之清。不从此立定脚跟,后便无措手处”。他曾数次“翻庐山,渡鄱阳湖”探望自己人生的标杆、辞官归隐在家乡复立白鹿洞书院的恩师。他得知近百岁恩师逝世后,在为其写祭文中泣诉:“(光)斗生平不能以一丝一钱遗师,非不能,盖不敢也。今犹不敢累清德于殁后。”“清望乃籍甚,仰师如太山北斗。” 左光斗33岁中进士,官拜内阁中书舍人。他自警自励,牢记恩师教诲,将自撰对联“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悬挂于京邸。他在《咏怀诗示缪西溪宫谕》中直抒胸臆:“我有龙须剑,欲杀投水滨。丈夫报国家,鸿毛安足论?”一腔热血的他表达自己有志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
天启元年(1621年),47岁左光斗任巡按直隶兼提督学政。在古寺庙中通过雪夜解貂发现栋梁之才后学史可法。49岁的他再次奉命主考辽东生员,为国家选拔人才。他断然打破习以为常的惯例,拒绝所谓“谢荐规”。也就是长期以来,明御史巡屯督学,地方官吏或学生都要贿赂馈金数百。许多御史感到惭愧,同时,又怨恨左光斗。据后来翰林院侍读学士黄道周为左光斗撰《神道碑》记述,他经常过往京东州县,询问官员及学生:“近二十年来,督学谁最清政廉洁?”大家都说是左光斗。且能够做到“三不”:不与被举荐的人见面,不接受馈送礼金,亦不举荐事先送礼金的人。
“疲驴冲道路,破帽出都门”。这是50岁左光斗在被罢官削籍回乡途中所作《遭珰祸道中感怀》中诗句。即使在这样衣衫褴褛、骑着瘦弱的毛驴、与好友杨涟刚出京城之际,宦党魏广微谋划欲劫取行装并拘捕他。其实魏忠贤从门役中早已得知左光斗除了几件破旧衣被及几箱书籍外,一无所有。但魏广微仍暗中窥视左光斗踏上大道。后魏广微私下自喜说:“幸亏没搜。若搜查则自讨没趣。”当他回到家门口时,行李萧然,囊橐如洗。76岁高龄老母亲周氏向邻居乞借银十两付给马车夫。后魏忠贤又下矫旨,将他从故乡押解到京畿北道中,这里曾是他屯田任职之地。许多百姓为酬谢他当年在北方屯田使其“鸡犬相闻,鱼蟹举网”、水稻一片丰收之功绩,攀附槛车,持金银相赠。但他慨然谢之,并赋诗“生死成古今,风雷任鬼神;一钱从未敢,幸不愧焚身”,深感百姓汗水之银来之不易,自有视死如归之气节精神。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在诏狱受械、镣、棍、桚、夹等五种刑具之酷刑后,仍秘密写下十二份血书,告诫长子左国柱及其它子女们要清清白白做人:“六月二十八日,审我坐赃二万。……龙眠山房是我终养之处,不得已也卖了,只是卖尽尚不能足数。今始知当初做官不会要钱之苦,然终不悔也。”“我死杖下矣,性命归朝廷。……但人亡家破,赤贫如洗,汝兄弟还当苦志读书,以图寸进。……人生世上做得些事业,也不枉生一场。”“我做清官,无家私授汝,只落得一名声。”“兄弟和气,听伯叔教诲,做好人行好事,使子孙无玷父祖清名,我死瞑目矣!”当时辽东巡抚熊廷弼在辽东兵败后也被下诏狱,之前左光斗曾责骂他刚愎自用。但他不计个人恩怨,仍然义正辞严上奏朝廷,为左光斗和杨涟等人申冤辨解,说:“前不久,杨涟、左光斗两人欲置我于死地,怎么可能还给我各贿赂坐赃两万呢?”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廿四,左光斗已在狱中惨死。其中亲兄弟左光表、亲侄左国相各捐六百金,坐赃两万仍未缴足,长子左国柱伏阙申冤也被关进狱中。在魏忠贤矫旨下,变卖左光斗家的田屋不足千余,同胞八兄弟家产不满万余。此时仍株连同族左氏及姻亲邻里,有的也卖掉田产或房屋,始筹足赃数。但镇抚司在京城牢狱衙门所追缴五百三十两银子,未计算在两万之内。此时左光斗长兄光霁因四处奔波以疲痨过度吐血而死,78岁老母亲因伤心过度哭死。82岁老父亲生病正在医院,其侄左光楚懂得医学去探视,又被抓捕入狱。父亲听说后马上晕死,灌汤药后,手脚不能动弹,实已患中风。或许被王阳明心学“致良知”所触动,此时魏忠贤听说左光斗家人及族人上述的灭顶灾祸,亦发恻隐之心,对身边人说:“我知道左光斗是位清官呵!”但为时已晚。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同乡礼部尚书何如宠等三十四人在上奏朝廷的奏疏中写道:“窃惟光斗一生忠孝,为归名节自好,三十载科第,十余年言官,寸贿不入私门,片纸不投公署其居,官则实心实政,昭昭耳目。如巡城锄六曹之积书,巡屯兴百年之水利,督学畿甸,鉴空衡平,力却荐仪,冰清玉洁……”言简意赅的陈述,概说了左光斗一生工作业绩和以清望协持风纪的为官之道,为后人所敬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