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白云岩(二)

时间:2017-08-08 13:18:45

潘国超  搜集整理

  ——之人物史迹

  金乔觉(696—794):新罗国王子,传说为地藏菩萨化身,故而又名金地藏。唐开元末(741年)来华,行经同安县(今枞阳县)东北的奇峰幽洞白云岩时,看到此地风景优美,有七星攒珠之势,脚踏函云洞,留下足印,现足印仍清晰可见。

  吕洞宾(798—?):名岩,号纯阳子,俗传八仙之一,唐京兆人,曾任浔阳令。唐会昌(841—846)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64岁。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群”,通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在桐城、枞阳游迹很多,白云岩留有“纯阳(洞宾)拔剑处”的拔剑窦。

  郭熙(约1000-约1080),字淳夫,今河南孟县人,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曾游览白云岩并在《山川训》中形容白云岩四季:“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释义青(1030—1083):俗姓李,七岁在妙相寺出家。曾入洛阳听高僧讲《华严经》得悟。后云游浮山,远禄以“青华严”称其名,并以太阳玄师所传之物相授,嘱承衣钵,传曹洞一宗。“浮山寺”之名,因他精通《华严经》而改名“华严寺”。宋熙宁六年(1073年)住浮山华严寺,并以白云岩为方丈,今白云岩寺洞上方尚存“青华严方丈”石刻。

  释守端:俗姓葛,宋衡阳人。少读书,青年皈依茶陵山郁和尚,曾至浮山参拜远禄,研讨佛学。后承袁州杨歧山方会大师衣钵,住OU山白云寺,人称“白云大师”,以白云岩为内院,归属浮山。熙宁五年(1072年)迁化,年48岁。《传灯录》载其生平事迹。

  释法演:俗姓邓,宋锦州巴西人。少年出家,先在成都学习《唯识》,后归禅云游各地,历时15年,最后得法于白云守端。先后住白云岩和浮山,有礼远公塔偈诗一首。因其较长时间在湖北蕲春县五祖寺开坛说法,所以禅宗史上称他为“五祖法演”。卒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

  了悟尊者:西藏人,元代高僧。曾住白云岩,以地胜岩幽,遂建两庵于二岩(西岩、东岩),住持其间,弘扬佛法,结茅金谷岩前,晚年云游。

  钱元善:字仁夫,号有庵,今枞阳仪山钱家宕人,明官鲁府长史,后进阶中顺大夫,能诗工书,著有《有庵诗稿》。曾游览白云岩,写《宿白云岩》诗:“耽赏不归去,清宵留翠微。洞虚云作幔,石老藓为衣。僧定月华满,猿惊露叶稀。神游太初上,人世且忘机。”(见《枞阳县志》)

  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今枞阳浮山人,明方以智曾祖,以布衣主文坛讲席20余年,游大江南北,讲学四方。曾游览白云岩,写《白云岩诗》:“石径斜穿绿,岩花半入云。望中孤鸟没,天末楚江分。醉倚层楼月,晴来万壑曛。冁然成一啸,谁许达人闻。”(见《枞阳县志》)

  吴道新,字汤日,号无斋,晚号归山隐者,今枞阳钱桥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方以智亲舅父)。明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末,以特荐升国子监助教,后至工部主事。明朝灭亡后,回故里,隐居白云岩函云洞,人称无斋先生。主要著作有:《潜德居诗集》五十卷;《龙眠风雅》一卷(录诗七十五首);《桐旧集》一卷(录诗十七首);《潜德居文集》十卷;《浮山志》十卷;《纪宦》、《纪游》、《纪难》等。常往来浮山、白云岩之间,为两山佛教大护法,终年82岁。有《白云岩》诗两首:“残云窅霭樾林低,人倦柴门马倦嘶。松径全荒陶栗时,苜峰偏惊杜花溪。鹤归巢落秋烟冷,燕去空苑花草迷。惟有数峰青未了,夕阳犹映野塘西。”“广廷无壁但余尘,坐听鸣螀泣砌茵。野色霏微连夕照,空声凄切动秋旻。巢由人妒人尤妒,禽向身贫命合贫。自叹贾山归来久,桃花源水复迷津。” (诗文引自《古桐城县志》)

  阮自华(1562~1637),字坚之,号澹宇,今枞阳藕山人。其父阮鹗,历官浙江、福建巡抚。阮自华初任福建福州推官(掌刑狱的官),再任江西饶州,后转户部郎,榷税山东德州,“著廉干声”。万历四十年前后,升任甘肃庆阳知府。万历四十七年,募建迎江寺。天启中休官在家。祟祯初,再起福建邵武知府,不久,因老病辞职回乡。有《雾灵诗集》行世,擅长草书。曾游览白云岩,并在白云岩题刻“函云洞”三字。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年间改谥“忠端”。曾游览白云岩,并在蛾眉岩的“撒手廊”处为隐居的吴道新题“一叶翔真羽”五字。

  赵宧光(1559--1625),字凡夫,一字水臣,号广平,又号寒山梁鸿、墓下凡夫、寒山长。南直隶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国学生。是宋太宗赵炅第八子元俨之后,王室后裔,精六书,工诗文,擅书法,尤精篆书;兼文学家、文字学家、书论家于一身。曾游览白云岩,并在函云洞处题曰“函云关”。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为僧后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今枞阳浮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明季四公子之一。曾游览白云岩,写《游白云岩》诗:“古洞开青嶂,丹岩挂绿萝。涧中流水细,峰顶白云多。知子西祖意,寂寞在山阿。”(见(枞阳县志稿)、《枞阳县志》)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曾来白云岩考察,将白云岩风景名胜编入其一生精力所著的《日知录》“史地”部分,使白云岩名胜第一次载入名著而流传。 白云岩二范起义:清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东乡农民范大、范二兄弟二人领导农民起义于白云岩,扎寨山中。次年二月,清镇将卜从善奉命讨伐,围困义军六十余天而未克,后招抚诱降(此载《枞阳志主要兵事纪略》)。二范扎寨处是白云岩小寨头(小寨顶),此顶地势平坦,便于驻扎,易守难攻,解放前小寨顶尚有房子。现依稀看见屋基脚石头、遗址等。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又号倦圃翁,今桐城人,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张英回乡葬父期间曾到白云岩寺并留诗一首《与白云岩僧》:“奇峰削苍玉,万笏攒云端。偃松皆十围,石罅恣屈盘。云气时荡漾,碧海翻层澜。晴昼见花雨,岩巅泻飞湍。青鸟翔佛顶,雝雝如鸣鸾。老僧住石龛,定钟彻岩峦。天风与相和,讵作尘寰看。”(张英家谱中有记载)

  方苞(1668—1749):字凤仇,一字灵皋,号望溪,今枞阳义津方皋庄人。非常羡慕白云岩,曾与友人在京师数次谈到白云岩、浮山之胜,相期筑课于此。雍正甲辰(1724年),朝廷给假归葬大父,回乡后,因“白云去浮山三十里,道曲艰,遇阴雨则不达,又无僧舍旅庐托宿,故再欲往观而未能”。在其著《再至浮山记》里有论述。

  疏枝春:号晴墅,字玉照,枞阳项铺边山村人,清乾隆间贡生,工于诗,先后师事刘大櫆、姚鼐。著有《晴墅诗抄》、《三十六峰草堂选集》及文集共二十八卷。曾游览白云岩,并写《白云岩访僧》诗:“寒驴踏破白云来,为访支公晚未回。曲水影中悬梵塔,断峰青处结楼台。疏帘清簟消微暑,沙帽囊琴坐古槐。操罢水仙天欲暝,四山秋月石莲开。”(见《枞阳县志》)

  吴国琦:字公良,号雪崖,今枞阳高甸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初任浙江兰溪知县,升潼州推官,爱士爱民,得民称颂,升兵部主事。著有《水香阁集》、《尚书集》、《易占》、《礼略》、《怀兹堂》等。曾游览白云岩,并写《白云崖》诗:“潜谷斜风午欲晴,汉坛残月挂还明。仙曹乘鹤俱飞去,珠树琼崖云自横。”(诗文引自《古桐城县志》)

  胡芳远(1906—1986):今枞阳白梅乡岩前村人。1926年2月参加革命,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桐庐舒边区区委书记、旅供给部副部长、师供给部部长、总后财务部副处长、处长、检查室主任(正军职)等职。逝后骨灰运回安葬在白云岩山上。

  查少农(1904—1983):今枞阳白梅乡人,幼时研习中医,后于安庆开中医门诊所,其熬制膏药有奇效,患者一贴就灵,有“查一贴”之称。民国35年(1946年)受聘为中国特效药研究所研究员。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安徽中医进修班教务主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擅长针灸,著有《简明实用针灸治疗》等。曾多次游览白云岩,写有《白云岩联》四副:“青鸟鸣盈耳;白云飘入怀” (嵌字对);“白浪滔天,江波极目;云根暖酒,石壁敲诗”(嵌字对);“游览仙乡,看云树云山,横流碧水,兼喜溪头绿柳,岭上红梅,如斯景物维新,触动骚人添乐趣;登临幻境,想岩峤岩壁,罗列青峰,最怜江畔抱龙,洞边乳燕,似此古今胜迹,都为雅士解愁怀”;“秉仁术仁心,悬赤箭一囊,神在含云古洞;具诚惶诚恐,拈黄花数朵,举觞称寿,人皆落帽高山。”(注:含云洞,即函云洞,洞中原有华佗神像,文革中像被毁。)

  吴中亚(1912—1941):今枞阳白梅乡岩前村人,中共地下党员,革命烈士。1939年春于桐城县第十三临时小学(后名白梅小学)任教导主任,主持小学全盘工作(校长由当时乡长唐龙泉挂名)。1940年3月因人告密,被特务跟踪,机智脱险后经组织安排前往水圩参加林维先团长领导的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任第二大队六连指导员,转战于桐庐无边境地区。同年9月,桐城保安第二大队长章干率兵驻进井边一带,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为拔除该大队,集中兵力,歼灭其大部,俘获甚众,吴中亚率领六连为尖兵连,立了集体战功。1941年2月25日,在水圩掩护“皖南事变”中突围来的士兵、反日伪军扫荡战斗中,时任六年指导员、苎水乡乡长吴中亚不幸牺牲,时年29岁,遗体运回故乡,安葬在白云岩山顶之上。

  黄先(1910—1995):上高县田心镇斗门村人。1932年7月参加革命,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担任江西省民政厅厅长、省财委副主任兼工业厅厅长、省计划委员会主任、省人委副省长兼计委主任、省委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省人委副省长等职。1995年10月在南昌病逝。在渡江战役中时任华野渡江先遣纵队第7支队政委,率领本部作为渡江第二梯队,曾驻扎白云岩山脚下村庄,其指挥所和军需仓库就设在潘黄庄,电台架设在四顾洞旁的钱家山,在双峰寨、望江台、钓鱼台、以及钓鱼台和双峰寨之间的马鞍峰等处分别设嘹望所,从各个角度观察解放军渡江情况,随时准备作为梯队渡江。黄先为人亲和,常帮助村民做事,受到当时村民的爱戴。第一梯队渡江成功后,黄先率部转战,行前与该村村民一一告别,村民依依不舍送至路口。现在的老年人还常谈及并留恋。

  王敬之:全国艺术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艺委艺术品评估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华夏画院副院长;世界华人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名家书画院“著名书画艺术家”;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慈善爱心大使。2016年为白云岩亲笔题写“白云岩寺”四个大字牌匾和石碑。

  古军事遗址:元末朱元璋义军、太平天国起义军及清初范大范二义军均在白云岩扎寨,山上寨墙依旧。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