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电视台 吴福成
在新媒体时代下,县级台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更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电视媒体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受众被大量分流,二是广告市场急剧萎缩,三是传播方式的改变。就我们枞阳台来说,在推动媒体融合中,一边坚持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一边吸取新媒体长处,先后依托枞阳在线打造了“电视+互联网”、依托自身开通了“电视+微信”等传播平台,重新聚集了新的受众,赢得了更多用户,比较好地增强了我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但媒体融合永远在路上,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电视视频粘贴复制到网站上,微信平台上,那还是媒体融合的浅层次,要进一步加强深度融合,我们还要不断在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内容创新上下功夫。
一、新媒体平台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手机移动终端为代表,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媒体人必须要抓住机遇发展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诸如微信、微博、手机台等新的传播平台,拓展播出渠道,为百姓提供多样的交互平台、更多的新闻资讯、多彩的节目内容。比如在去年的特大洪水面前,我台微信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时更新灾情变化和抢险进展,先后推出了“众志成城抗天灾、风雨同舟护家园”、“众志成城战洪魔”、“枞阳挺住、枞阳加油!”等20多个主题报道,并配发多篇本台记者评论,为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县灾情,全面真实地展现枞阳广大干群团结拼搏、不等不靠、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实际上,微信平台的搭建只是我们在媒体融合的第一步。为了加快融合步伐,去年底我们邀请了由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山东手机台的相关技术专家来我台对全体职工进行了新媒体业务知识培训,了解了“两微一端”是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微信微博属于融合的第一阶段,而新闻客户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PP”,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这个平台可以提供视音频直播、视音频点播、台网互动、图文信息展示等服务功能,当然,它的开发、管理、运行都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扶持。
二、新媒体队伍建设
人才兴台,人才是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决定因素,建设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适应新的传播业态、综合素质强的新媒体团队,是建成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媒体的关键因素。在新媒体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对传统媒体特别是我们县级台的采编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采编人员不但要擅长新闻写作、编辑,同时要掌握文字、图片、音视频处理,还要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传播。不难看出,对传统媒体人的采编能力、创新能力、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注重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注重互联网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整个队伍梯队的综合素质,提升我台新媒体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
为加强队伍建设,我台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方式,派出记者去市台省台新媒体中心跟班学习,努力培养了一批能进行采、编、播等多种工作的全媒体人才;另一方面将不定期邀请新媒体业务骨干“送教上门”,举办全媒体技术系列培训班、视频业务轮训班、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轮训班,着力提升采编人员的网络表达能力、与用户的互动能力、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即时播报能力和产品推介能力。与此同时还将运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倒逼记者实现转型。比如将记者在新媒体供稿数量、稿件点击率等指标纳入记者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全台采编记者的“新媒体思维”和“新媒体意识”。
三、新媒体内容创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形式是金,不容否定,但“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价值创造的原点,是媒体取胜的法宝。因此,实现媒体融合,做好内容是关键。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是重点抓住“新闻立台”打造责任媒体。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决落实贯彻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把全县干群思想凝聚到县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同时打好“社会民生、扶贫攻坚、招商引资、文明创建”等宣传战役。二是把握本土优势,丰富节目内容。枞阳有胡琴书、大鼓书;有东乡武术、枞阳民歌;有中国好人、安徽好人,铜陵好人,我们要扬新媒体之长避传统媒体之短,将这些文化元素,身边故事融入到节目创作中去,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弘扬本土特色文化和社会正能量。三是加强品牌栏目建设,提升节目质量。品牌栏目,是打响电视台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试金石。我们不仅要在原有的《枞阳新闻》、《枞川夜语》、《枞阳党建》等栏目上精耕细作,还要结合新媒体开辟新专栏,制作出适合电视播出和网络传播的新作品,提高关注度,提升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当前,在媒体融合方面,我们初步实现了“电视+互联网”,运行了微信公众号,但这都还不够,我们还要立足自身优势,在平台、队伍、内容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两微一端”融合发展之路,实现电视功能的延伸,提升县级台的社会影响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