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洋
夜飞内蒙古,飞机居然延误4小时。等候的时间,自己的胡须仿佛长了一茬又一茬。摸一摸,格外扎人,心情些许不爽。然而,几天时间,一边走、一边看,一路感受、一路体验,全身心沐浴在内蒙古的缕缕清“风”中,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不虚此行。
文明之风满园春
凌晨4点多,从鄂尔多斯机场乘大巴出来,天边已散发出些许霞光,内蒙古的早晨醒得格外早。比天醒来更早的,是当地的环卫工人。去酒店的路上,发现马路上一尘不染,连一片树叶也看不见,这不像用扫帚扫的,更像用抹布一遍遍抹过;路两边花团锦簇、绿草如茵,一派节日盛装。同行人惊呼,“这里好干净,超乎想象”。
同行的亲戚受不了这座城市早上的冷,决定去市场上购衣御寒。我们准备穿过马路到对面等车,快到斑马线时,突然发现几辆出租车戛然而止,以为车遇红灯,我们赶紧跑过斑马线。“不对,刚才一直是绿灯,出租车是停下来让我们过。”亲戚一回首,突然发现“新大陆”。倏忽,一种莫名的感动流过的血管,内心热乎乎的,寒冷一扫而尽。上了出租车,谈起刚才美妙一刻,出租车司机不急不慢地说:“礼让行人,我们自治区已倡导践行多年,习以为常了。”与这儿相比,我们司空见惯了车的见缝加塞、刺耳喇叭声和疾驰而过,内心不禁升腾起一丝丝愧疚和见贤思齐感。
礼让斑马线,让车慢下来。这样的慢,我还曾在杭州等城市体验过,它是市民内心的从容、修养的积淀,是城市的包容、文明的比拼,更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价值理念的直接体现。相信,随着文明的不断演进,神州大地必定有更多的城市会这样“慢”下来。
在一家服装店购衣,我们左选又挑,就是找不到喜欢的衣服。其时,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响。我们向衣店老板询问哪里可吃早餐,老板热情地告诉我们往哪里走。就在这时,店内一个约七八岁的小女孩突然放下手中的作业,自告奋勇地说:“叔叔,前面路拐弯多,我带你们去吧。”跟着蹦蹦跳跳的孩子,我们默默无语、感动莫名,为孩子的可爱与奉献,为其家长的言传和身教。有这样的孩子,城市的文明何愁不能演进?饭后,我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异口同声说再去那里挑新衣。
如果说,“扬眉吐气”(羊煤土气)让鄂尔多斯富起来,那么,让这座城市强起来的,必定是清风拂面的文明之风。毕竟,物质只能“富口袋”,精神才可“富脑袋”。
草原风情原生态
车爬上阴山山脉顶端,立马呈现两重天:阴山之南,天空少见蓝色,云朵像一条条白色的飘带,稀稀拉拉挂在天边,随风飘荡,灰蒙而混沌,一如司空见惯了的受污染的城市天空;阴山之北,草原辽阔悠远、一望无际,天空蔚蓝高远、透彻撩人,白云块块朵朵、挂在天际。“妈妈,妈妈,快看,天上挂着好多棉花糖,我想摘下来吃。”3岁孩子的话语,入木三分,形象贴切,诗一般语言的张力。这样的蓝天白云,我曾在云南见过,是我梦中向往的原生态蓝天白云。
下车后,我们张开双臂,在草原上迎风飞奔起来。气喘吁吁时,停下脚步,趴在草地上,亲吻着草地,干干的,散发着泥土与马粪的气息,家乡一般味道。我们不停地与蓝天合影,与白云合影。一群乌鸦见我们太独孤,飞过来围着我们飞翔盘旋,要填补我们身前身后的空白。让我们安静下来吧,把时空都交给乌鸦,交给蓝天,交给白云,交给逐渐泛黄小草……
我曾多次在梦里梦过草原上最原生态的浪漫场景:繁星点点的夜晚,一对有情人手拉手,在广袤的草原上迎风飞奔,大声诉说着海誓山盟。累了,依偎在一起,数着天空中的星星……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去时,夜晚云系增多,不见星星,只有远处的蒙古包内散发出点点灯火。这是遗憾,但,遗憾不正是往后继续寻梦的动力吗?
探访蒙古部落,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俗,他们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脑洞大开:原声原调的马头琴幽静深远,使人内心安宁;原汁原味的奶茶、奶片、奶酪直入胃底,让人回味无穷;原模原样的治病方法令人叫绝,引人活学活用……
最令人惊叹的还是蒙古人原生态的家风。前些年,草原放牧过度,导致牧场严重退化。这些年,国家为了保护草原环境,实行围场禁牧,将草原按每户少则数千亩、多则数万亩分给牧民养护,每亩给予6元以上补贴,加上适量养羊收入,蒙古人收入可观。“这些钱你们怎么用,都留给子孙置办家业吗?”我们好奇地问。“你们怎么有这么奇怪的问题?”一位蒙古大姐不解地说,我们蒙古人自古就是马背民族,一般只给下一代留下银碗,多余的钱会捐赠给寺庙,由喇嘛分派给需要的人,要是把钱留给下一代,会让孩子懒惰没出息。这与林则徐的“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何等一脉相承!这样的家风,值得我们很多人尊重、借鉴与效仿。
清晨,推开蒙古包的窗,亮锃锃的太阳亮刺的人睁不开眼,草原上涂上了一片金色。草原很静谧,一字排开的蒙古包突兀在那里,独自安详,花草树木独自饮风,骏马独自食草。就这样,迎接新一天的万马奔腾,尘土飞扬,人声鼎沸。日复一日。
沙漠风光无限奇
响沙湾的沙子真的会响?带着好奇与疑问,我们踏上了沙漠之旅。
一进入响沙湾景区,就被一望无际的沙漠惊呆了。我们迫不及待地飞向沙的海洋,抓起一把沙子,尤其细腻,像抚摸着婴儿的皮肤;放眼望去,高低不平的沙丘表面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水面荡起的涟漪,一层层地向远方伸展,沙丘仿佛长了浅浅的皱纹。
艰难地向山丘顶端行走,风儿刮起黄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到了沙丘顶端,发现这里的风与草原迥异,贴着沙丘吹拂,一排又一排地跟进,像鼓风机一样吹着细沙满沙漠奔跑。沙丘的低洼处,不时见到一抹抹绿色,一些无名的草本植物干渴而坚韧地生长着,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向我们寻水。植物的绿,让沙漠色调不再单一,不再孤独,正如有男有女的世界才会丰富多彩。
傍晚时分,气温稍低,我们脱下鞋子赤脚在沙丘上玩耍。用脚一次次掀起沙子,让沙子迎风飞舞;逆风而行,任凭扬起的沙子灌得眼睛睁不开、呼吸困难……我们压抑得太久了,太需要放下尘世间的羁绊,放松。就让我们全身心地融入沙漠、融入风吧。哪怕,只有一刻。
我们急迫地想体验沙子的响。于是,排队参加滑沙。坐上滑沙板,伸直腿,腰后倾,工作人员一推,滑沙板从数百米高出飞流直下,耳畔清晰听见轰隆声,轻则如青蛙“呱呱”的叫声,重则像汽车、飞机轰鸣,又如惊雷贯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我们张开双臂,仰望苍穹,饮风欢叫,像一位蒙古勇士凯旋欢呼。
“我是一粒沙”,这是响沙湾人迎接每一位远道客人的第一句心语。“一粒沙世界”,这是响沙湾人与宾客融为一体的溶于大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神仙般的永无止境的欢乐境界。在沙的世界里,隐现着似超现实却又现实的世外桃源。我们赶紧用瓶装满沙子,想把这个世外桃源带回家。
作者:(246700)安徽省枞阳县市场监管局 章洋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