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这个县名,“百度”的解释,居然没有一处是对!

时间:2017-08-18 10:00:17

  《鄂君启节》中的枞阳——松阳

  当下,查字典的少,点百度的多。其实,百度很多是乱写一气,有的百分之百是在逗人。

  百度一下“枞阳”,能出来上万字的长文。“枞阳”县名的由来,百度给出的说法有三:

  百度原文截图

  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中日:“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

  二、《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

  三、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以上的一二三,是百度原文。可惜,这三点没有一个正确。

  《春秋经传集解》书影

  ——百度给出的第一说法,称“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杜注”的“杜”,指的是杜预(222-285),字元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先祖,但杜预则是西晋时期的人,著名学者,《春秋经传集解》作者。“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一看就像是“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西晋时的杜预会写这种大白话。一查《春秋经传集解》,杜预注的原文是:“平,舒君名。宗、巢二国,群舒之属。”哪是什么“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这百度,关于枞阳的三个说法,已经错了三分之一。

  《说文解字》书影

  ——百度给出的第二说法,称“《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百度所称的《说文》,应该是《说文解字》的简称,中国第一部分析汉字字形和字源的字书,作者是许慎。但是,许慎《说文解字》根本找不到这句话。枞阳的“枞”,也不是指枞树《说文》。县城既然在山南,应该称“阴”,你看这个乱的。“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这百度,关于枞阳的三个说法,已经错了三分之二。

  枞树

  ——百度给出的第三说法,称“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这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没有哪条河“流经城内”,古代没有,现在枞阳县城大开发仍然没有跨河发展。况且,“枞川”的流向是由北向南入江,两岸只有东西,不存在南北,何来“水北为阳”。东西流向的是长江,这才有“南北”。“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这百度,关于枞阳的三个说法,足足错了三分之三。

  枞阳县城

  “三分之三”,就是“100%”。这百度,也太逗了!

稿件来源: 闲情偶记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