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童长荣烈士传略(二)

时间:2017-08-21 16:46:18

  (二)辗转三地留足痕

  正式到河南任省委书记是在1930年3月。之后又去了天津、大连。这三个地方童长荣任职的时间分别是八个月、四个月、九个月,而八个月之中,还有两个月是在牢狱中度过的。

  到河南,正是左倾路线在党内执行时期。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是努力促进革命新高潮的到来。童长荣积极恢复党组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使我党的战斗力得到提高。但因为按上面要求,不切实际地组织大规模游行示威,组织全省暴动,过早地暴露了革命的力量,给革命带来损失。在这期间,童长荣与他的搭档,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陈原道等人发生了思想分歧。

  关于陈原道,这里多说几句:他与童长荣是老乡,安徽巢湖人。他曾留学苏联,是莫斯科中山大学高材生,在同学中威望很高。我们只要看看这些名字就知道他可能具有的水平:国共两党的精英,为后人熟知的张闻天、王稼祥、伍修权、蒋经国、王明以及由法国留学转来的邓小平,都是他同期的同学;他几次被军阀逮捕,在监狱中坚持领导斗争。同样是铮铮铁骨,耿耿丹心的老一辈。1932年底在南京雨花台牺牲。今天我们若去雨花台纪念馆参观,可以看到关于陈的专题介绍。

  陈原道回国后先任江苏省委秘书长,后与童长荣同到河南任职。陈是不赞同这样冒险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并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坦陈自己的看法。但童认为中央的政策必须执行,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党内的路线斗争竟在两位老乡之间展开了。结果是陈受到党中央处分,而童领导的河南暴动失败了,他在郑州被抓进了监狱。当时主政河南的人是冯玉祥。童长荣的军委书记、一位叫邹均的陕西人,通过老乡请托冯玉祥身边的邓宝珊将军(著名爱国将领),将他营救出来,此时,病魔已悄悄潜入他年轻的身体了。

  下一步怎么走?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可选择的路:回老家看望寡母,与订婚已八年的未婚妻完婚,同时养好病,继续革命,这是一条无可厚非的选择;到中央去,要求留在上海做文化工作,上海的医疗条件好,对身体有利,他又有文化修养,文化界熟人多,工作驾轻就熟,这也是一条可行的选择;听从组织派遣,再一次到地方上,开展前途难以预料的秘密工作,这是第三条也是最危险的选择。他义无反顾选择了第三条。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天津。天津工作的时间最短,或许也是因历史资料缺失,许多党史人物介绍中直接跳过了,用“童长荣出狱不久,来到大连”等一笔带过。其实,从近几年才披露的材料看,他刚刚出狱,就到了天津。《中共天津历史大事记》记载,1930年11月1日,童长荣调往天津;7日,进入天津市委工作;12月5日,童长荣接任天津市委书记;12月21日,童长荣为(中央取消北方局后成立的)河北省省委委员。这期间,有三件事可以了解童长荣的工作梗概:一是在有关安子文(老一辈革命家,文革前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革命经历中反映出来的一段故事。大约10月底11月初,刚到北方局任交通科(大约相当于负责党的地下交通线联络任务----笔者)科长的安子文接受上级指令,除掉一位危害极大的叛徒,去联络天津市委书记童长荣。安与童两人商定计策,由童领导下的武装组织,将叛徒处死;二是11月底和12月初,童长荣在党刊《北方红旗》上连发两篇关于天津纱厂工人斗争情况的调研文章,说明他根本没闲着,一到天津,就扎到群众堆里,这是他一贯保持的特色;第三件事,是他经历了一场复杂的路线斗争。1931年初,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央纠正了左倾盲动的立三路线,却又以更左的王明路线代之,党内的思想确实比较混乱,年青的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中前进。有人就利用批评立三路线之机,打算另立一个中央,走另一条路。时任河北青年团省委书记的曹策,成立临时天津市委、要求改组河北省委(当时河北省委是领导天津等北方一片几个省市的)并宣布停止童长荣市委书记、省委委员资格。中央紧急派调查组处理,这个调查组组长恰好又是童长荣的老同事、安徽老乡陈原道。因立三路线受到批判,王明路线执政,陈原道身上背着的处分也已取消了,这次他是以中央名义来解决问题的。这一对老乡曾一度争论,又两番聚首,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共谋大局!2月3日,童长荣向中央作了《关于河北反立三路线的斗争与右倾机会主义反党的报告》。虽然暂时没有找到更详细的资料,但起码说明,童长荣经受了这场斗争的考验,没有站在另立中央一边,表明了他坚持党内团结的党性原则!

  之后,童长荣被调到大连,任特委书记。到大连前,童长荣的肺病已相当严重,那个时代人们对肺病的认识,相当于癌症,是谈病色变的。大家劝他先治病再去,但他不顾个人身体,迅速赶往大连。为便于活动,他化名张树华。到工人中间去,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组织工人运动。同时大连特委还有警惕日本在大连搞阴谋活动动向的任务。

  无论是河南、天津还是大连,包括后来在东满,童长荣都有一个特点,即每到一地,他总是首先深入群众之中,熟悉社会情况,了解群众困难,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殚精竭虑,完成党的各项工作。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年轻的共产党那时正犯着“左倾”错误,冒险、盲动左右着中央到地方政策。一会是李立三的“饮马长江,会师武汉”,一会是王明的“武装保卫苏联”。童长荣是一位执掌地方大权的要员,党性原则使他不可能不受左倾影响,包括他后来到东满。然而瑕不掩玉,这位年轻的真理追求者,时代先觉者,所作的一切,都不是为自己为个人,而是有一个坚定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追求国家与民族的解放。他是一位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革命者,他深信“劳农的反抗”是“压不下去的”,这个社会“已走到‘大劫’的关头,但也是黑暗和光明的天晓”。这是他在日本时写给母亲的家书中吐露出来的心声。在光明与黑暗的决战中,童长荣做好了一切准备。年轻的生命中蕴藏着的那种坚定执着、一往无前的信念,那种肝脑涂地、在所不惜的忠贞,那种蓄势待发、热血喷张的激情,那种跃马扬戈、驰骋疆场的渴望,任谁也是不能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的。那是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传承下来的优秀基因,是民族精英们共同的精神品格、思想节操。没有这种基因,就没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与抗争;没有这种精神品格,思想节操,就没有我们今天独立和富强的日子。当旧时代变革,新时代来临之际,成千上万的先行者从来就是迎着刀光剑影而上,前仆后继,在所不惜!将血肉之躯当成铺路的泥土、把铮铮铁骨化成奠基的砖石!我们送给他们的唯有深深地敬仰与真切地怀念!(未完)

稿件来源: 盛季兰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