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佚事

时间:2017-10-23 14:57:58

  ——谨此纪念慈云桂诞生一百周年

  方千

  今年是“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慈云桂教授诞辰100周年。4月14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举行纪念慈云桂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他的家乡枞阳,一些亲朋好友也以不同方式表达着敬意和纪念,其拳拳报国爱乡之情永远是枞阳人民学习的榜样。令慈云桂笑慰九泉的是,作为同乡后起之秀的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继承并完成了他和老一辈银河人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凌云之志,实现飞天梦圆。

  良好家风熏陶

  一百年前的4月5日,慈云桂出生在桐城县(今枞阳县麒麟镇梅花村外畈)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据住在麒麟镇石婆村慈家范庄、现年85岁的慈云柏介绍,当地有慈陈一家之说,他和慈云桂同班辈,属“云”字辈,他家距慈云桂祖居地外畈约六七里路,外畈慈姓仅慈云桂家一户,不象慈家范庄整个庄子都姓慈。慈云桂天资聪颖,记忆力过人,从私塾、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幼时在本家慈浩然的私塾读蒙学,后转入安徽省第八临中,1949年回乡时还到小杨庄拜访过慈浩然后人并致谢。

  外畈庄依山傍水,西临菜子湖,东北是起伏的山冈。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的外畈,一块块农田散落在绿树掩映之中,树影婆娑,鸟语花香,一派秀丽的江南风光。皖桐慈氏传到第十代时,随着人口逐渐增多,制定了严格的家训和家规。据慈氏宗谱记载,慈氏家训是“孝顺、忠贞、式好、正家、励学、修德、勤业、节用、礼仪、廉耻”十个方面。其中励学篇鼓励子孙要“心宏”,志存高远;在学业上要“心毅”,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慈氏家规含尊祠墓、敦孝悌、隆尊长、饬妇女、勉学问等15个方面。其勉学问一节说,“百年三万六千场,除却老时少时,读书有几?一岁三百六十日,避却大寒大暑,发奋无多。”在家训、家规教育熏陶下,皖桐慈氏先后出了售产读书的慈骨梅、捐款赈灾的慈柳村、效班超投笔从戎的豪杰慈大观等。慈氏家训、家风以及历史上慈氏家族涌现的这些典型人物的事迹,口口相授,代代相传,对慈云桂产生了潜在的深远影响。

  慈云桂在流亡求学中逐步确立了科学救国的远大志向,在极度贫困和战火纷飞中,艰难完成学业。194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电系,后在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计算机系主任、电子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大副校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委等职。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教育家,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总设计师,第一台百万次级集成电路计算机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套舰用雷达和声纳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耕读传家启蒙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是枞阳民间口口相传的祖训。祖父慈克阖在私塾读了十几年书,先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告落第。他为人耿直忠厚,勤劳朴实,非常慈祥,做事一丝不苟。他按辈分给长孙取名"云桂",期盼他将来云端折桂,光宗耀祖。幼年的慈云桂像祖父的尾巴,总央他讲“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古代神话故事,听得很认真,还不时提问。祖父又经常用“头悬梁、锥刺骨”等历史上人穷志坚、刻苦学习的典型激励他,要他长大后好好读书,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父亲慈昌芍曾念过4年私塾,勤劳精明,长年在外经商。母亲吴瑞龄是一位朴实的农家女,勤劳善良,乐善好施。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大儿子慈云桂身上,给他讲故事、唱儿歌,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1924年2月,7岁的小云桂换到邻庄一家私塾念书,学习《论语》和国文教材,下半年就开始学写日记。七八岁的男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年龄,一天看着自家的牛觉得好玩,就拿起树枝打牛,牛被打得乱转,他却高兴地笑。母亲看到后,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当时小云桂懵懵懂懂的,并不觉得有多么严重的后果。第二天,母亲带他到田里,看着牛在田间艰难地犁地,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牛是我们农家的宝贝,没有牛,庄稼就种不出来,我们就没饭吃。”母亲的一番话,使小云桂明白了牛对农家的重要性。不久,慈云桂以牛为题写了一篇日记,把他如何打牛和母亲如何教育他都写在里面,写得真实生动,先生看后大加赞赏。

  慈云桂外出读书时,母亲总是把家里最好吃的给他拿去。在父亲生意倒闭、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交不起饭费时,是母亲用她存下的少量私房钱或东借西凑的钱才帮助他坚持下来。因此慈云桂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自工作后每月定期给父母寄钱,经常回家探望。母亲在这个孝顺儿子的赡养下,一直活到93岁才安然去世。

  祖父母、父母本性善良,与乡亲们和睦相处,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供养几个儿女读书,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关爱,使慈云桂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稚嫩的心灵充满阳光。慈云桂回忆说:“祖父的忠厚耿直、勤劳朴实,父亲的敢于冒险、精明能干,母亲的勤劳善良、乐善好施性格,以及耕读人家的清高、浓厚的乡土观念和封建伦理思想,对我都有根深蒂固的长期的潜在影响。”慈云桂工作后彰显的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所从事的计算机事业执着的追求,以及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一丝不苟、忘我工作、乐于助人等品格,无不深深打上了家庭的烙印。

  手足情深好兄长

  慈云桂有五个妹妹、两个弟弟。作为长兄,他除自己努力学习做好表率外,还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教导弟妹们好好学习。特别是工作后,他经常给弟妹们写信,寄钱供他们读书,要他们发愤图强,努力成才。几个弟妹在大哥的鼓励和资助下,学业和事业都获得“双丰收”。

  二弟慈云祥在后来的回忆中说:“我在七八岁这个应该上学的年龄,由于家里穷,却在为别人家放牛。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对我说,地给你,将来好好种地。”他不甘心,多方争取读完初中。1945年底,外出8年的慈云桂回家探亲。时年13岁的慈云柏在杨湾菁华中学读二年级,经常听老师提起慈云桂。当时大家都讲慈云桂在外留过学,有点“洋腔广调”地,但英语讲得非常流利,种田人听不懂。慈云桂的这次回乡之旅改变了慈云祥的人生轨迹。第二年慈云祥借钱坐车来到北平找大哥。慈云桂突然看到二弟来到北平,“吓了一跳”,问明来由后,也没有埋怨,便买了一张行军床,安排弟弟挤在自己住的集体宿舍,找些书给他看。那时慈云桂刚参加工作不久,收入很低,兄弟俩就这样省吃俭用过了一年。1947年9月,北京大学预科班收容各地流浪学生,慈云桂赶紧帮弟弟报了名,经考试合格后,慈云祥便在这个班里补习。1948年7月,慈云祥以优异成绩考人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被选派赴苏留学,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担任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三弟慈云树毕业于安徽省医学专科学校,后在铜陵市人民医院从医。他评价大哥"思路清晰,知识渊博,脑子好用"。他说他们家里人都长寿,大哥所以早早离世,主要是长期高负荷拼命工作所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时,发现大哥的心脏有“房颤”,就劝他不要那么拼命,注意劳逸结合,大哥说没事,并要他不要告诉别人。他说大哥是个大孝子,每月定期给家里寄钱,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回家后也经常讲一些学习和工作中的事。慈云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孝敬父母,手足情深,受到弟妹、亲友的尊敬爱戴,去世多年亲朋好友仍深深怀念他。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