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光斗(1575一1625),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横埠乡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
其父左出颖,乡人称左太公,生9子,光斗排行第五。光斗出身贫苦,从小发愤图强,有大志。
万历四十七年,光斗任左佥都御史时,巡视京城,目睹豪绅恶吏罪恶活动,非常气愤,一举缴获伪印70多枚,拘捕伪官100多人,纲纪一振,-恶吏畏惧敛迹。
万历四十七年,辽东事起,北关被攻破,神宗皇帝长年不理朝政,光斗感到国家安危在急,必须重视战备和积粮,开设“屯学”和“武学”以御外患。光斗上疏曰:“今日之事,辽安则天下安,辽危则天下危;皇上御朝则天下安,不御朝则天下危。”三次奏掌,神宗置之不理,致使女真族乘机崛起,向南扩张,步步紧逼,导致后来明王朝的覆灭。
万历四十八年,熹宗继位。时光宗宠妃李选侍盘居乾清宫,外倚阉党,内欺幼君,诈称光宗遗嘱要垂帘听政。以光斗为首的东林党人,恐阉党独掌朝纲,力持正论,疏请移宫,排斥阉权,肃清宫禁。熹宗见疏甚悦,又得到给事中杨涟和内臣王安的支持,李妃见势,只得由乾清宫移居岁鸾宫。
光斗知人善用,曾竭力举荐史可法。后来,可法不负其师厚望,成为明末朝廷的重臣。光斗生活的年代,系明王朝即将覆没的年代,君昏臣佞,不以社稷安危为己任,而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阿谀则贵,持正则诛,朝政为魏忠贤所把持。光斗、杨涟等人为重振朝纲,同魏忠贤等作生死斗争。光斗曾疏列魏忠贤32条当斩的罪状,不料魏先发制人,诬光斗受贿银2万两,并假传圣旨把左、杨逮捕,直接关进监狱。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光斗于狱中被摧残致死,时年51岁。思宗即位,追赠为右副都御史,赐国礼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毅”,奉祀乡贤祠。后人在县城建“左忠毅公祠”,以褒扬其一生正气和业绩。
光斗一生好学,少时爱读节义传记,后来精研程朱理学,著有《易说》、《左光斗奏疏》。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