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记忆】绿油油田野上空的山歌声

时间:2017-11-16 11:22:13

  左虎平

    六七十年代枞阳横埠乡村的生活,因为物资比较匮乏,有吃不饱饭的现象,但那时候的乡村民风是最淳朴的,记得那时候的夏天里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开着门在门口露天纳凉、睡觉到天亮,那真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里邻里之间的感情也比较淳朴真诚。我真的很怀恋那一段那么美好的乡村时光。记得那时的乡村,春天因为要忙着春耕播种,夏天因为要忙着双抢,秋天要忙着收获,春夏秋的乡村基本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因为白天劳累了一整天,太辛苦了晚上必须要休息好,第二天好有精力继续干活儿。但是那时候的枞阳乡村一年里有二段时光是令人怀恋至今的,一段是春耕结束秧苗插到水田后等到水稻抽穗的那一段间隙,另一段就是立秋后晚稻秧苗插到水田后等到抽穗的那一段间隙,时间好像有一二个月 ,这一二个月的时间里,村民们的劳动强度相对小些,所以男人们似乎都会外出或进城,只留下妇女、老人,主要从事的工作就是给稻田除草、施肥、打农药。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草这项工作,从第一次给稻苗除草后,隔20至30天还要再进行一次除草,每季水稻至少也要进行二次这样的除草活动,并且除草活动是集体行动,二三十个男女老少,一个挨着一个,每人手中拿着耘草爬,不必弯腰,都是站着排成一队给稻苗除草,这样的季节里,如果是晴天,必须要戴着草帽和毛巾,如果是下雨,必须戴着斗笠和雨披,给稻苗除草这项劳动相对村民们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工作,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村民们可以拉拉家常,说说故事,唱唱山歌,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缓解一下一年劳作的辛苦。特别是遇到晴天的时候,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白云,不是还会有一二队大雁、天鹅或野鸭从天空飞过,那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田野上空就会传来村民们自己喜爱的乡村山歌声,有《十里亭》,有《十八相送》,听得人入迷,听得人心醉,听得我又回到了那四十年前,至今难以忘怀,难以忘怀那《十里亭》:

  送郎送到一里亭,一里亭上劝亲人,高堂父母要孝顺,尤其更要孝娘亲,一尺三寸养下地,把屎把尿在娘身,左边湿了右边睡,右边湿了睡娘身。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报父母恩。敬重父母是孝子,养育之恩永记心。

  送郎送到二里亭,二里亭上劝亲人。一家大小要和气,切莫争吵把家分。弟兄三个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弟兄三个三条心,万贯家财不够分。打虎还要亲兄弟,上阵还要父子兵。敬重弟兄是礼仪。手足之情不能分。

    送郎送到三里亭,三里亭上劝亲人。有钱莫在花街走,花街女子害人坑。害了多少江河客,害了多少年轻人。吃饭还是家常饭,要好还是自己妻。人家妻子不长久,石板栽花不长根。真心话儿说与你,你可牢牢记在心。

  送郎送到四里亭,四里亭上劝亲人。人家闲事要少管,英雄出头好汉人。马上灾死英雄汉,河里淹死会水人。只要安己守本分,抬头三尺有神明。枉风单打出头草,清官单打出头人。真心话儿说与你,你可牢牢记在心。

  送郎送到五里亭,五里亭上劝亲人。你是大户人家子,莫做嗲三下四人。君子言语你当听,一语说出值千金。三朋四友来谈话,杯中莫说无情话,有事骂人三分罪,无事骂人罪难当。口边言语没争嘴,自有旁人道不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