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日机再度轰炸义津一带,死伤16人,炸毁房屋200余间。
年底,桐城学兵队袭击驻枞阳镇日军,捣毁碉堡2座,击毙日军20余人,缴获步枪27支,机枪1挺,子弹万余发。
是年,国民党右派势力,在桐城县掀起反共高潮,中共县委机关及进步人士被迫转移无为、庐江两县。
民国29年(1940年)
3月21日,汤沟日军进犯乌金渡、安凤岭一带,杀害妇女儿童4名;25日,日机5架轰炸会宫、龙桥一带。
是月,汤沟日军强迫陈家洲农民修汤沟至桂家坝军用公路,长7.5公里。
4月,安徽省国民政府主席李品仙集结重兵进攻皖中抗日根据地。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带领干部、群众,从桐西撤到桐东陈瑶湖(今属枞阳)。5月,中共无南区委书记王光钧、庐南工委书记郑曰仁,因桂系搜捕转到桐东,与林立汇合于三百丈,改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为桐庐潜怀无中心县委,书记林立,县委机关设在桐东陈瑶湖王家泊。
是月,“桐城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桐东抗日委员会”,鲁生任主任。
7月,新四军第三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五团三营来陈瑶湖,与江北游击纵队特务大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林维先任团长,张友来任政委,下辖3个大队,在水圩召开成立大会。
9月,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配合黄彬部队袭击孙家畈江子龙大队,歼灭江部200余人。
10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改为桐庐无县委,书记鲁生。是月,县委在水圩谢氏祠堂召开青山、水圩、四虾、周潭、施湾、源潭、老湾参议会,成立桐城东乡联合办事处,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12月份改名“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并创办《新桐东》油印报。
是年,枞阳27名商人在贵池池口被日军杀害。
民国30年(1941年)
正月,从皖南突围的新四军干部战士200余人辗转来到桐东水圩地区,日伪军随即调遣3000余人、4架飞机扫荡桐东游击区(陈瑶湖),中共桐庐无县委书记鲁生、大队长方瑛在战斗中牺牲,中共桐庐无县委机关及突围部队转移无为,桐东抗日根据地失守。
4月,新四军七师直属五十五团团长谢忠良、政委黄火青,率全团500余人进入桐东地区(今横埠、陈湖一带),恢复三官山抗日民主根据地。
5月,桐怀潜中心县委改为桐庐潜怀中心县委,9——10月间,分为桐庐无县委(或称桐东县委)和桐怀潜县委。林立、宋海珊奉命在桐东陈瑶湖地区组建桐怀潜中心县委。
是月,中共桐西大队转至水圩整训,随即改编为桐南独立团。
5月28日,日机6架,轮番轰炸浮山中学,炸毁部分校舍。
9~10月间,新四军七师地区党政军委员会书记何伟,在水圩召开党的负责人会议,宣布撤销中共桐庐潜怀中心县委,成立中共桐庐无县委。
11月,国民党调集桐庐无3县土顽和桂系一七六师二五八团,进攻桐东(陈瑶湖)抗日根
据地,新四军第七师五十五团寡不敌众,撤到无为银屏山。
12月,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来到桐城,指挥国民党军清剿中共桐庐无县委根据地水圩、青山的抗日军民。
民国31年(1942年)
2月,新四军七师五十八团派出部分兵力到桐东恢复游击区,建立中共桐东办事处。
6月,国民党桂系纠结桐城县地方武装,向中共桐庐无地区进行“清剿”。12月,中共桐庐无县委改为桐庐县委,书记为何志远,县委机关设在陈瑶湖水圩。
是年,日伪军在汤沟镇成立汪伪桐城县政府,辖汤沟区、枞阳区,隶属伪安徽省安庆办事处。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