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国文
早就想选择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游浮山。双休日,我与朋友相约,直奔浮山最大最美的景区——会圣岩,细细品味浮山的神奇与传说。
会圣岩建在浮山西侧半腰的坳地上,主景是一座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禅寺。该寺占地一亩有余,依绝壁建筑,前有围墙,朱门釉檐,檐下嵌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会圣古刹”。清亮亮的钟声间或响起,撼着每一位游客的心空,引领他们探古寻幽。据热情的住持老僧介绍,该寺始建于晋梁,衰于五代,兴于赵宋,为江东名刹。北宋年间,名僧远禄住持浮山,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该寺香火旺盛,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徒络绎不绝,因此,宋仁宗赐他为圆鉴大师。时欧阳修对佛教心存偏见,但敬慕远禄,多次来访,结为挚友。远禄与欧公对弈于寺中,大师以下围棋作比方,辨析世相,阐明佛理,终于令欧阳修心悦诚服,他们曾博弈的地方即棋盘洞。大师七十多岁坐化后,后人在该寺坐落的峰顶为其建栖真塔纪念。
立于会圣岩前,放眼左右,岩洞比连,石刻如帖;岩前的银杏树浓荫翳日;岩下是一片蓊郁的竹林,阴深不见底;空中,不时有青鸟飞来飞去,啁啾声不绝于耳。难怪先贤名此为“会胜”之地。会圣岩的秀丽景色让游人流连忘返,多少墨客骚人在这里留下吟咏之作。清代文学家、科学家、物理学家方以智曾作七律,堪称众多吟此岩诗作中的珍品。“元关金锁网重重,疑杀僧城救急中。房是露蜂谁酿蜜,山容老蠹自雕虫。放声惊裂千岩骨,洒墨消归一斧风。最爱晓钟能宛转,迥然不与世间同。”是啊,会圣岩的神奇与瑰丽给游客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置身其中,真有“不信是人间”的感受。
出会圣岩主景区往上南行,一条窄道穿峭壁而去,曲折迂回,这便是覆道廊。廊壁上,一首阴刻、红漆描勾的《大寨怀古》跃入我们的眼帘:崇祯当日浮山寺,每到徘徊泪满巾。舍利塔边寻古迹,夕阳重话采樵人。题诗的对壁有一圆孔,直径约半米,很像炮眼。据《浮山志》载,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鏖战于此,朱元璋率军水陆并进夹攻盘踞浮山的陈寨,夺取此岩后,架炮于此,封锁敌军逃窜的主要通道——潜龙峡。如今,潜龙峡盛产的浮石,色紫红,如猪肝,传说就是当时血流成河浸染所致。
走出覆道廊,回首,似乎有什么遗落在廊内。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们跋涉至玉女峰下,寻访浮山最神秘也最悚人的金鸡洞。早就读过唐代诗人孟郊游此吟留的《金鸡洞》:绝壁天开一镜圆,圣中空翠异云烟。金鸡啼处人难到,尚有桃源避世仙。在诗人眼里,金鸡洞就是鬼斧神工的修身养性的仙境。难怪她挽留了这么多名人雅士。元代大书法家、画家赵孟頫游浮山时,独对金鸡洞感兴趣,赋诗曰:金鸡天上种,何年降此山?只因鸣有候,流落在人间。此诗一直被视作描写此洞的珠玑之作。峰下的石壁陡直如墙,高三四十米,石壁上部有一圆洞口,直径一米有余。遥望洞内,黑乎乎阴森森的,透着一股悚人之气。传说金鸡就栖于此洞,曾有武艺高强的老僧飞身入洞,探洞数百步,忽听得清脆的鸡鸣,随即洞顶跃下一条巨蛇,挡住了老僧的去路,老僧急忙转身而返。从此,再也没有人敢进洞探幽。而今的金鸡洞孑然高悬于石壁,像是一个悬念,悬了几千年。走下玉女峰,我们顺便游赏了陆子岩。此岩因爱国诗人陆游之父陆宰的到来而名。当时,他携曹无忌等社会名流游览浮山,命名景点,题写石刻。陆子岩中有一泉井,当井水溢出地面时,远观,一派金光闪耀。因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在阳光的折射下而成此奇观。此岩还有晋代名流陶侃的遗迹。顺此岩前行百米,我们来到圆鉴大师的圆寂处——栖真岩。岩正中为远禄祖师塔。塔圆柱形,高七尺,直径三尺,为高级白石雕垒而成。范仲淹题写塔铭,朗目大和尚撰写塔联:千里瓢囊归叶省,一屏棋局付欧公。由此可见,浮山佛教在当时名震海内。1986年,日本一佛教团体19人来此参拜远公,并敬供糖酥等。
下了浮山,开发浮山的宣传标语如一朵朵鲜花迎风招展。是啊,浮山还是一座沉睡的古火山,她的古朴与天然还那么原汁原味。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描绘着浮山开发的美景。我们坚信,浮山将成为新世纪一处古朴而优美的旅游景观。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