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人日”登高,枞阳“吕蒙城”可曾记得她的繁盛

时间:2017-12-20 09:08:22

  张正顺

    正月初七,沿袭“人日登高”的习俗,枞阳市民首选城东的幕旗山临巅极目。伫立于山巅的制高点——汉武阁,整个枞阳县城尽收眼底,向南,江水澄碧、风平浪静,在江岸与山麓之间,但见房屋鳞次栉比或参差错落,街巷纵横差互、人来车往,乃“下枞阳”。因其位于枞阳古镇下游,相隔仅四五里,与之比肩互邻、市声相闻,古籍中称其为“枞阳下街”或“下枞阳镇”。“下枞阳”别称“蒲城”,又称作“吕蒙城”,前者以闲美风物为标志,后者则缘于三国吕蒙的事迹。据《安庆府志》载:“孙权克皖城,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蒙筑城垒于隘,皖人谓之吕蒙城。”《桐城续修县志》载:“吕蒙城,在枞阳下街,吕蒙所筑。”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东吴名将,汉末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人,喜读史书,精研兵法。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吕蒙任庐江太守,为抗御曹军进犯,沿长江一线的要地筑城设防,修筑于枞阳长河出口处的军事要塞,即枞阳吕蒙城。据知情者介绍,吕蒙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依山傍水,四方各辟有城门,如今城墙基脚隐约可辨,墙上用砖时有发现,且城内尚存有府城隍、大戏楼、吕蒙粮仓、铁凝坝、孝子牌坊、祗圆庵等遗址。往昔的南门墙垛虽陷入夹江之中,但每逢枯水季节依稀可见残砖片瓦。

  “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休斯《黑人谈河流》)历史是一条河流,河流则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漫长的枞阳长河记录了枞阳的昨天和今天,在昨天的史页里,有荣光也有耻辱,有胜利也有伤痛……

  自古以来,位于长河入江处的吕蒙城弥漫着战火硝烟。它北依摩旗山、南临扬子江、东据永登圩,西接长河口,地尽其险,颇具控扼水道、易守难攻之势,再加上整个枞阳处于吴头楚尾的重要区域,使得这“山南水北”的地理位置非独“堪舆学”上的“风水宝地”,却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幕旗山北麓的旗山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古墓葬,经考古专家考证,此为战国墓葬群,而且由包含大量铜剑、铜戈的200多件出土的文物来看,所掩埋的多为战死的将士,这里曾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事实上,幕旗山的名字本来就与战事有关,据《安庆府志》载:“南宋李全率兵于幕旗山扎寨,以抗击金兵,后因金兵重围,寡不敌众,李全竟抱帅旗而战死。后人慕之,因将磨金山改名幕旗山。”幕旗山北有走马岭,相传曹操八十三万人马下江东,路过此岭而得名,这与《桐城续修县志》所载的“汉关公于此(幕旗山)驻兵”正相一致。最令人难忘的是,一九四九年春,国民党部队和地方武装凭借幕旗山地势险要,负隅顽抗。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肃清江北据点残敌,发起猛烈的进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夺取了幕旗山。如今坐落于幕旗山西麓的“渡江烈士墓”正安葬了当年伤亡的三十多名指战员。

  吕蒙城又是一片神圣的土地。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巡,由云梦(洞庭湖)浮江而下,在枞阳河附近短暂停留;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登天柱山,然后浮江东下,在枞阳河上岸,亲自挽弓射蛟,为民除害,作《盛唐枞阳之歌》。不得而知,是巍巍幕旗山在长江北岸如鹤立鸡群分外招眼夺目,还是枞阳长河便利的水上交通,吸引了秦皇汉武巡幸的脚步?但无论如何,那千帆竞发、舳舻千里的阵势将上下枞阳的一片水域披上了自豪的荣光,成为一次又一次最为隆重的盛典。

  吕蒙城更是一处交通枢纽以及重要的港口、商埠。枞阳长河在下枞阳出口达江,古称舒口,因河水源于旧时的“群舒之地”而得名。幕旗山战国墓葬群已出土的古墓数量达200余座,考古专家估计这里古墓数量多达几千座,在皖江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不多见,反映战国时期的枞阳县境内,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居住密集,很早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繁荣的城镇。据舟节铭文可证,战国时期的楚怀王之子鄂君启(字子皙)率商船百余艘由汉水东下抵枞阳长河一带,贩运货物;宋朝以降,下枞阳逐渐成为庐江、桐城、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等县漕粮、曹盐等物资的集散地,是重要的港口和商埠。明正统三年(1438年),下枞阳江边建有漕仓和便民仓,现下枞阳江边仓库仍叫漕仓。明代大理寺少卿方大镇上疏朝廷,准在下枞阳建成舒口,设置漕粮仓与盐仓。清至民国,曾在此设厘金卡,为稽征税金之所。据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载,当时该河每年漕运粮食达四万余担,转运漕盐三万吨。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年代,枞阳河上交通运输十分繁忙,舟楫往来如梭,纤夫的号子声此起彼伏、余音不绝。因铁板洲的屏障作用,下枞阳港口是船舶避风、停靠、作业的天然良港,清光绪年间,自《烟台条约》签订后,下枞阳港口为“洋”货集散地,商贾入埠,帮会进入码头立地为帮、分割地盘,其中有势力最大的“箩帮”把持搬运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吕蒙城日新月异。江边港口新建有客运码头两座,货运码头四座,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先后兴办,如酒厂、油厂、米厂、面粉厂、饲料厂、毛纺厂、牙刷厂、金刚石厂、液化气钢瓶厂、自来水厂等;兴建有大型仓储设施,如长河粮库、木材公司和油库等,尤其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营向阳造船厂在这里兴建,下枞阳街道集市贸易活跃,商品购销兴旺,饮食、服务业日益兴隆……

  要么与时俱进,要么被时代抛弃。进入新世纪以来,吕蒙城日渐式微,其发展的脚步停滞不前,曾经红红火火的企业有的名存实亡,有的则销声匿迹,许多商店、门面濒临关门或门可罗雀,昔日的街道除了更加陈旧,就是更窄更脏……人心思变,人心思进,吕蒙城该走向何处?

  笔者对吕蒙城的发展曾有这样的构想——

  吕蒙城是整个枞阳县城的一部分,二者必须有计划地分步开发,相辅相成。鉴于吕蒙城乃至枞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其旅游业是最佳的路径,毕竟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在服务业中占据先导地位,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为此,可以遵循区域旅游的经济规律,按照“走出去,请进来”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人精我奇”的开发建设理念,对吕蒙城进行开发:

  一、借鉴杭州“宋城”的开发模式,结合“棚户区改造”政策,复活呈现昔日的“吕蒙城”。

  二、借鉴桂林阳朔西街的特色,结合枞阳美食与文化的优势,打造“枞阳美食一条街”、“枞阳民俗风情街”。

  三、依托“旗山汉武生态园”,展现枞阳文化的精粹,建立“东乡武术表演4D影院”“枞阳胡琴书、大鼓书演艺剧场”等。

  以上构想仅作引玉之砖,若各级政府能形成共识,在统筹规划下加大投入,充分发掘区域旅游资源,加强宣传,助力民生,聚沙成塔,按部就班,使昔日的“吕蒙城”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或许并非神话。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