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
皖江明珠枞阳县位处楚头吴尾,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单就过年期间的一些习俗,就很有讲究,也很有趣味。
从腊月二十三起至正月十五日,俗称过年。腊月二十三日,家家户户大扫除,扫壁灰,清畜圈,通阴沟,除垃圾,洗刷家具什物,并开始置办年货,购买新衣帽,准备辞旧迎新。
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当晚,以三荤三素、酒、饭接祖,送灶神,烧黄笺(有的还在笺上写上全家老幼名字),放鞭炮。
腊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过大年(除夕)。男人、小孩下午贴中堂、年画、对联、“门庆”(横眉),室内布置一新。妇女则准备各种美食、菜肴。对联贴好后,讨债人一般不能到人家讨债了。傍晚,用三荤、三素、酒、饭祭天地菩萨、烧纸、炸爆竹;接着,合家人聚在堂屋祭祖。祭祖后,全家老小依辈份大小围坐桌边吃年饭(亦称团圆钣)。解放前,穷人家一年到头,只有这餐年饭才能尝到鱼肉。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富有,每餐大鱼大肉,让人感觉到天天都在过年。饭后,由户主给小孩发“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晚上,点过夜灯,掏过夜火,并做两件事:一辞年,午夜时要焚香放鞭炮(即“开门炮”),祈求明年吉利;二守岁,说是夜间祖宗要回来看看,守岁人于午夜开门等候。
正月初一为春节。天亮后,全家穿戴新衣帽,向天地、祖宗、长辈拜年,尔后全家围坐吃“意思饭”,餐桌上有面条、五香蛋、鸡、鱼、粑、汤圆等。面是钱吊子,蛋是元宝,象征做事如金钱那么“吃香”;鸡头给当家人吃,表示位高有人求;鱼表示年年有余;粑表示挣钱像掏粑;汤圆表示做事不出差错,有圆满结果。邻里间见面作揖问好,视老者说些吉利话,小孩讲些鼓励话,招待的礼物有糖果、饼干、糕点等。在枞阳很多人家初一基本上是不走远门的,只是给家里长辈拜年,拜年一般带些酒、红塘、年糕、2斤肉之类,现在早不止这些了,长辈还要给小孩压岁钱。
正月初二以后,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到长辈亲戚家拜年。正月初七不外出,这天是"人生日",青少年在这天都要称体重,测量自己一年来长了多少;一些妇女结伴游山拜佛。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日,都要拿茶饭恭在祖宗牌位前。正月十六日早上,各家撕下"门庆"与香纸一起烧掉、燃放爆竹,表示“送年”。
从初二日到十五晚上,还是群众组织灯会歌唱时间,有龙灯、狮子灯、采茶灯、八仙灯、花船等。灯会先下帖子到各地村庄集镇,然后送灯上门。接到灯帖子的人家或铺面,门前摆香案、礼品,燃放爆竹,谓之接灯。灯会先舞灯,后演唱。其间有的舞技高强的灯会,还以百张桌子叠成宝塔形,狮子逐层起舞,名曰“狮子望长江”,这种舞技最为壮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吃元宵。此夜舞灯,谓之“闹元宵”。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