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著泽

《世说新语.容止》二十三则载:晋武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苏峻与祖约以讨伐庾亮而清君侧为由攻破建康,迁帝于石头城,实陷成帝于傀儡之窘境而达其擅权自专之企图(后兵败身死),江左王师颓废多时不敌而溃。庾亮与温峤(都属东晋名臣,也是清言玄远之名流)遂向时任荆州刺史的陶侃求援勤王。温峤为陶侃旧识,而庾亮和陶公素未谋面,亦无私交。于是温峤先游说陶公,而陶公对先帝晏驾之前未封己为顾命大臣而心存芥蒂,便不为温峤之言所动,并扬言“祸由亮兄弟生,理应诛亮兄弟以谢天下”。陶公此论颇失公允,有忘其大义且有磨刀霍霍之嫌,庾亮战栗无计,不敢见陶公。温峤再三规劝,并说“溪狗我所悉(因陶侃乃傒人,出生卑贱,又未给温峤面子,温峤便作此蔑语以泄忿),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庾亮虽位极人臣,但属忠贤之士,又秉玉树临风之姿,而陶公本来就是镇国之器,原本就对庾亮惺惺相惜,相互心仪已久,作此偏颇之语,不过是魏晋名士逞意使气罢了。及相见,果如温峤所言,陶公待为上宾,且挽之啖薤。陶公之恢弘雅量及清廉节操由此可见一斑。温峤者,陶公真相知也。 陶侃生为傒人,为大诗人陶渊明之曾祖父,曾为令枞阳多载,在我县历史上渲染了浓墨重彩之华章。至今枞阳人尚对陶公遗迹“惜阴亭”、“陶公洗墨池”津津乐道。因此“溪狗”一词虽寓贬意,随着陶公的到来而落地生根实属自然,再加上安庆与江西相邻,人民自古迁徙频繁杂然相处之,于是方言俚语相互交融,“溪狗”遂化入枞阳腔中更是情理中事了。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