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认为“至大则刚”的“浩然之气”乃“集义所生”,称气节!喜欢收看《百家讲坛》的我再次认识什么叫气节。汉代张骞出使匈奴十年,即使被军臣单于赐匈奴女子结婚生子了,但张骞手中代表汉朝符节,就是上面扎有些牦牛尾毛的一根竹节手杖,时时刻刻持在身边。还有汉代苏武持符节牧羊十九载,“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同样表现了顽强毅力和不屈气节。宋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视死如归节义,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乡贤、明“铁骨御史”左光斗便是有着“气节之乡”美誉的枞阳县代表性历史名人之一。他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訾议朝政的气节为后人所敬仰。
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可以凝聚民心,振奋意志。优秀的乡贤文化既能启迪后人,感悟人生,净化心灵,并进而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怀。同时还能够提升地域特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彰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高中时,我读过桐城派始祖之一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刚参加工作第一站就在左光斗祖居地枞阳县原左岗乡。当年被民间关于左光斗的许多传说所折服,尤其是他那崇高的气节精神深深震撼着我。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又号苍屿,出生于今横埠镇横山村大朱庄。9岁作《粥赋》,20岁时聚书数千卷,犹喜古代节侠诸传记,研读程朱理学,后嗜古文《左传》《史记》《昭明文选》等。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先后任中书舍人、监察御史、大理寺左寺丞、大理寺少卿、左佥都御史等职,最高官至正四品。他任监察御史巡视京城,破获吏部制假印70余枚、假官100余人的大案。万历末年,数月之间,明朝走马灯般地换了三个皇帝,后宫干政,朝局动荡,以他为首的东林党正直大臣们力挽狂澜,先后迫使郑贵妃、李选侍移宫,使皇权顺利交接。他知人善用,独具慧眼发现并举荐了一代名臣史可法、镇守辽东与宁锦防线的大将孙承宗,培养了袁崇焕等一批名将。无奈当时君昏臣佞,党争日炽,为重振朝纲,他疏列阉党魏忠贤三十二条当斩之罪,可结果其矫诏将他与杨琏等东林大臣一同削籍并逮捕入狱。狱中受尽折磨被摧残致死,时年51岁。崇祯帝即位后,为表彰他的精神,特追赠为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谥忠毅,奉祀顺天府及桐城县的乡贤祠。后人将其祖居地横埠左家宕命名为“忠毅村”,以示纪念。
本人很荣幸参加《枞阳文化丛书》之一《左光斗诗文集》的点校版的编辑工作。明御史左光斗生活在明代万历、泰昌、天启三个朝代,国内已出版关于该三个朝代历史典籍种类繁多,涉及其个人事迹及文字仅有只言片语、段落章节,但完整系统的点校版《左光斗诗文集》,应属国内外首册。本书约9.5万字,主要依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影印的噉椒堂藏版《左忠毅公文集》,共整理收集其序言与跋6篇、奏疏30篇、诗词七大类215首、尺牍88篇、序文祭文等类27篇。另增补了枞阳地域姓氏族谱中等资料查考到的相关4篇短文和5副对联等,个别诗词保留了同一首的不同版本。还参阅了清代潘江《龙眠风雅全编》和徐璈《桐旧集》。通过阅读,了解左光斗为官十八年,深知民间疾苦,任劳任怨,不趋权贵,执纪必严。他一生时刻牢记父亲左出颖在手录《阅史拾余》中所叮嘱他的,既要有汉代张良、霍光、杜密等人那样“澄清天下之志”,又须具备宋朝范仲淹、富弼、蒋之奇、梅询等大臣那样精忠清廉的民本思想和敢于担当的气概。
《奏疏》文字中渗透了气节精神。正如陈子龙和方震孺在其文集序言曰:“素仰文章节义”“正直忠厚之气郁为文章”。有直言“弑父之仇可忘,必不可忘中国”“闻国仇而奋臂磨砺者,隐然有封狼居胥之意”的忧国情怀。有敢于向长期不上朝万历皇帝说:“御朝,则天下安;不御朝则天下危。若终不御朝,则终无救已矣”的直批龙鳞之语;并以唐代安史之乱和宋朝靖康之耻来警示。有“速召当年直言敢谏之士及杖节守义之人”、自请朝廷“全臣之官,不若全臣之节”的慷慨激昂之言辞。有敢于向好友杨琏口喷唾沫“力争移宫,此时以宗庙社稷为重,臣等同咨诸臣噬指出血”的一腔热血。有对编造假文、假官、假印者,要“务令扫其窟穴,但得仕路少清,国储少济”的执法如山般的为官之道。有“忠臣洒新亭之泪、义士动故国之悲”,国家须急建武学,培养象郭子仪、岳飞一样军备将才的居安思危雄才伟略。有“北方水利之兴自臣始,病亦自此始,首尾之载,心血耗尽,积有怔忡眩晕之症”的屯田水利“三因十四议”。其忘我的鞠躬尽瘁为民谋福祉和直谏敢言的品质,被朝廷多次下旨表彰为“以清望持风纪”。“臣引颈就戮无悔,坦腹受之不惧”的气节精神影响了左光灿、周日耀、方以智、钱澄之、史可法等许多后人。
《诗词》中抒发其鸿鹄之志。如“我有龙颖剑,欲杀投水滨;丈夫报国家,鸿毛安足论?”“杀身成令子,养志学忠臣”。在与阉党针锋相对之际,慨然直陈“长安猛虎昼食人,雾盖燕云十六郡”“生死成今古,风雷任鬼神”。以事业为重的他仍然有《寿家君六十》《九日怀亲》《忆二女》《与周岳翁》等许多关于注重亲情、孝道和良好家风的诗词。有寄情于景、融景入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佳言诗句:“寒力催梅发,春情入草微”“青天万马聚,白日九龙游”“石榴红绽葡萄紫,博望遥驰宛马归”等,更是展示他宽广的胸襟和文学才华的体现。诗人左光斗有似李白一样“无酒不诗”之雅趣。在诗词中,类似于“玉壶寒至侵河朔,银汉秋澄逼酒泉”的诗句中,其中含有“酒、醉、樽、醨”同类的字词有103处72首之多,展示其洒脱的豪气情怀及与亲朋旧友交往过程中的中华酒文化。即使在狱中仍然苦中寻乐,借景赋诗感慨心中所敬仰的皋陶、李膺、范滂三位气节之神。有的诗意中蕴含着道与禅。他的文学造诣影响了自己子孙直系支脉五代以上,其后代有诸多作品存世。如孙女左如芬著有《芷阁诗稿》。
《尺牍》中记载他所交往的都是些刚正不阿、图谋功业之人。自谦为“同臭气、同声气”,“有以唱之”“忧国以言、忧国以心”。其中,既有同年进士“天下第一清忠”、驱逐荷兰外寇有功、耿介廉洁之臣邹维琏,也有“扬清激浊”程国祥等血性男子。对德高望重恩师陈大绶,他尊之为“当与天柱江汉之灵世”。始终奉行的是《左传》中贤臣鲍叔牙所言,为政者要“能与忠良,吉孰大焉”。
《杂著》中有着对生养自己九兄弟的母亲周氏“为脱簪珥佐家君力学,操作任绩事”“饔飧之资尽出母机杼”的孝亲。对子女期望是“我做清官无家私授汝”“汝等只是苦志读书,不虚晷刻,人生世上做得些事,也不枉生一场”。在《贺某》篇章中阐述好友“一腔朗月、两袖清风”“一腔正气、八面雄才”,其实是在感慨的同时,誓愿自己“忠孝名节以立身,正直忠厚以立国”的人生标杆!
优秀的典籍经历了时光的冲刷,镌刻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天空,用思想的力量滋润一代代后来人。本书对文史知识爱好者而言,在能够原汁原味的通读左光斗诗与文之时,既可从原文中了解左光斗笔法取于宋代韩琦、欧阳修、苏东坡等,又可了解大明王朝三个朝代的更潜与兴衰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还可帮助掌握许多历史典故与成语,如:悬鱼在壁、苞苴竿牍、徙木立信、石渠东观、雪立程门、渊涵岳峙、人奋吞天之志等,定会获益非浅。文字中蕴含着气节忠孝贯穿一生,爱国忧民、廉洁正直,为世人所称道,对当今社会仍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同时对明代历史研究、桐城派文化渊源研究、地域文化名人研究等有添枝加叶作用。
我仰慕鲁迅先生当年在重视自己乡贤文化传承和喜爱东晋建安文学风骨的同时,而耗大量时间与精力辑校《嵇康集》。孔凡礼先生曾针对点校工作说:“事非经过不知难。”点校之前,本人阅读了数本相关明史书籍及清左宰和马其昶各自编著的《左忠毅公年谱》;开始时,我一边抄录,一边点校,直至有七遍之多。为便于阅读,对一些皇帝年号进行了加注纪年等。其古典原文中的字钉“□”因避讳等,尚待进一步考证。本人确是才疏学浅,点校工作尚属首次,对文言文知识又一知半解;加之时间太仓促,难免在标点、分段落、古今通假字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少缺点和脱漏谬误,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教,以便今后努力修改完善。在点校过程中,得到了许多领导与同事的具体支持帮助,如恩师周甄拔先生、县文联钱叶全、县作协谢思球、陈靖以及王友明、左军、周美超、荣飞、施金兵、吴玉英、左树苗等同志的指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