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天峰寺
天峰寺位于菜籽湖畔,依山傍水,奇峰怪石,境内定泉,旱雨水均。有令牌、大印、青蛙之巨石,前有白象、青狮两山锁湖口。
该寺创建于明宗祯七年,始名天峰庵。清乾隆十六年改庵建寺。民国十二年住持僧殷和尚扩建三进: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供养三尊大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观音、弥勒等佛像,香火鼎盛,后曾几度沧桑,净土竟成废墟。一九八四年,尼妙容,重建宝刹,二进一亭。
现有大殿二进,住持释僧果。

50
法雨寺





枞阳县法雨寺位于县经开区新楼村回龙山顶峰,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光如画。现有斋堂、念佛堂、讲经堂三部分构成。占荒山面积1000多平方米。
回龙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由信众在山顶建有低矮小庙一座,内供一尊象征英烈忠魂的菩萨雕像。每逢初一、十五,祭拜者来往不绝,香火旺盛。后因历史原因,小庙无人管理,日渐坍塌,以至被岁月风尘所湮没。佛像在文革中被毁。为了追寻抗日英烈足迹,信教群众强烈要求,抢救还原历史。由现任住持释证行发愿,重建法雨寺,再现历史辉煌。
51
护国庵


枞阳县护国庵坐落在山镇,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历史老庙。现有大殿两进,佛像十余尊,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据传,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失利,率部从会宫城山经藕山南渡长江,陈友谅驱兵紧追不放,直追得朱兵马四散。逃至藕山脚下,眼见追兵将至,朱元璋抬头顿见山上有一座荒庵,情急之下,他急忙拨开蛛网、杂草,躲进庵内。陈友谅追兵随即而至,然而见庵前蛛网完好、杂草也无踩踏痕迹,遂不以为意,认为朱一定另择它路逃窜,于是向山下追去。朱元璋赖此庵幸免大难,大为感激,于是借殿前供案上积尘,用手指写下三个大字——护国庵。后来人们知道这三个字的来历,便以此为庵名,护国庵由此而来。荒庵得此御封,从此香火旺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后因历史原因,佛像在文革中被毁。
现因群众强烈要求,由现任主持释常桂发愿,重修护国庵,再现古庵风貌。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