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年俗:熬糖

时间:2018-02-06 10:47:05

章乐飞

    腊月是安静祥和的,是冬藏内敛的;腊月是热闹繁忙的,是张扬甜蜜的。鼻孔翕动,舌尖咂唇都是甜丝丝的味道——空气里浸润着糖的成分。你看,谁家屋顶的烟囱从早到晚都冒着或浓或淡的青烟,谁家的厨房窗口一直向外涌出或密或淡的雾气,那一定是谁家的主妇在灶屋里忙着熬糖了。

  熬糖要硬把柴,亲戚是郎舅亲。

  腊月的早晨,在村庄里走一趟,就知道那家准备熬糖了。男人把不能用做木料的树桩、树头、树棍都搬到家门前的场地上,用锯锯,用斧劈。轰隆哐啷、劈里啪啦,如一场戏前的锣鼓响起,有步骤,有节奏,有声势,把今日要熬糖的序幕拉开。

  熬好的糖称为糖稀,有山芋糖稀和米糖稀之别。我家人口多,口粮紧缺,一直把山芋熬糖。熬糖这天,母亲凌晨两点就起床。先把已经洗干净的山芋放在锅里烀熟,熟后兑水压碎,成糊状,再加入碾碎成粑状的麦芽饼(小麦催生有芽、有根,用棒槌击打成饼状,浸水散开)放入糊状的山芋里,搅拌均匀,后在尚有余温的铁锅里焖一二个时辰。天亮后,把糊状的山芋装入布袋搁在大木盆的木架上,用双手在布袋外挤、捏、揉,汁液流入大木盆。这样反复数次,把汁液榨尽,只剩下麦芽渣、山芋渣的混合物。再把大盆里的浆状汁液倒入铁锅煎熬。刚开始时,灶台上的两口大铁锅、两只吊罐都装得满满的,有的还用木盆、洗脸盆另装着。随着灶膛内的烈火燃烧,锅内汁液翻滚沸腾,水气蒸发,汁液状的糖浆水分就渐煮渐少,再把其它容器内装的汁液倒入锅里。时过中午,整合在一口大铁锅里的浆水渐有糖分,用竹筷蘸点,有黏性慢慢滴落,放到嘴里比红糖还要甜呢!这糖原汁原味,如蜜。待到傍晚时,只有大半洗脸盆的数量,方为糖稀。用瓦钵装着,厚墩墩,亮晶晶,表面金黄。有这么一钵糖与五谷杂粮搭档,年的味道就更甜了。

  浓缩的都是精华。儿时一直惊奇,有两水桶的山芋麦芽汁在一天到晚的大火烹煮、小火煎熬中,就变成了甜似蜜的糖稀。人生也需煎熬,也需历练,也需砥砺,愈老弥坚,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腊月二十四后不能烧红锅。这是老人传下来的,是乡风是乡俗。大概是二十三把灶神送走了,在灶台上炒制大宗年货,没有灶神保佑,怕惹火烛。再者二十四把老祖宗接回家过年了,你还在家轰隆稀拉地穷忙,扰乱了老祖宗过年的心情,是对老祖宗的不恭吧!

  年向腊月二十四靠近了,赶快炒米炆糖吧!炒米即是炒冻米,并非就此一项。有六谷子(即玉米)要炒,蚕豆、黄豆要炒,南瓜籽、葵花籽要炒。当把所有的年货炒结束,日头临近下山了。忙,真的很忙。紧接着就是炆糖,腊月的夜都是甜蜜的,小孩子已经高兴得合不拢嘴了。

  炆糖,就是把前几天熬好的糖稀用锅铲挖出适量放入锅里用文火融化,倒入适量的炒米,撒点事先切碎的姜末,搅拌均匀,装入糖屉,用斧头锤结实,反扣于桌面。再用菜刀切成方片糕状的长方体,后切成只有厘米厚的片片,此为炒米糖。经济宽裕,吃喝讲究的家庭在炒米里搀和一点芝麻,做出的炒米糖则更香,口感更妙。那时我家炆糖也做点芝麻糖、花生糖、黄豆糖,这些糖我们小孩子是没有大口到嘴的,只能吃点尝尝。那是来客才放一点在茶盘里,招待客人。客人也很少吃,只是摆设,充充面子。客人一走,母亲又小心地收藏好待来客再用。过完正月,大概没有贵客来了,母亲才分给我们小孩子吃。

  腊月二十七、八是杀鸡宰鸭的日子,小孩子更是盼望心切。红艳艳的公鸡毛,是做键子的必备材料,小心收集放在书里压着,似现在书里压着的植物标本。过年时踢毽子,不但小孩子喜欢,大人也会蹦几下,既暖和身体,又舒张心情。你看“撇人在眼前,卖俏在脚尖。翻来覆去一似风前燕。这身边,方才着脚,又到那边。”一道靓丽的风景,把年舞动得热火朝天生机蓬勃。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