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湾农夫
声明:本故事是由本家堂叔口述,由我整理。在此撰文,旨在记述枞阳民间故事,为大家提供茶余饭后谈资笑料。文中涉及姓氏家族和故事经历,本人本着尊重事实,就事论事,就事说人的态度,不带有任何个人观点和褒贬,望各位亲们跟帖,不要妄臆猜测。文中如有不详之处,欢迎各位知情者补充。
一:引子
老桐城东乡,自古民风彪悍,崇文尚武,尤其民间“东乡武术”的流传,长期以往养成了东乡人性格耿直,争强好斗。
由于东乡地处长江北岸,内河纵横交错,皆与长江相通。虽然自然资源丰富,有鱼米之乡之美誉,但在当年落后的农耕社会,旱涝难保收,人们几乎都在靠天吃饭。
正因为如此,大都聚族而居的东乡人,各家族之间,也常为家族利益或一些田间地头的小事,互不相让,大动干戈,据老人们说,经常闹出人命。但是,打架,只能作为手段,最终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来,或政府职能部门出面调停。这样,各个族群之间不光需要能动手打仗的好汉,更需要的是,有智慧有“舌战”功能的人。
章公碧颉,生于清道光年间,族堂号属“六义堂”,世居枞阳老洲老湾乡桃源村。当年东乡大家族章氏族群里举足轻重的人物,老桐城县参议员,乡保,家族“问事”。【家族里有才学的智者,有威望的长者,对家族有特殊贡献者,才能担任此角色,平时能为家族处理一些诸如邻里纠纷的事情,故称“问事”。】
据说,碧颉公自幼聪颖过人,天资不凡,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少时就读于家族祠堂私塾,诗词歌赋书,样样精通。他的出名始于少年时代,两个家族之间的一场讼事。【因为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真实故事,为了避免文字叙述带来故事里家族后人有看法,以下作者将用“某”字代替姓氏。----作者注】
二:初出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