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湾农夫
三:巧辩公堂
话说章某两大家族,通过一番文来武去较量,“牵牛事件”得以平息,但就桃花山归属问题还是悬而未决。某家已经暗里通知家族里在朝为官的自家人,串通桐城县令,并一纸诉状,条条款款细说章家独霸桃花山之罪。
消息传来,章家上下一片慌乱,知道某家多儒生,尽在朝中为官,官场官官相护,对薄公堂,那肯定是凶多吉少,毫无胜诉可言。
章家为此次应诉,只得再次开始召集同门“问事”,共商对策。当时所作答辩状,就是章碧颉的老师【由于年代久远,故事只是口口相传,无法考证这老师名号以及答辩状具体内容】主笔。
话说某日黄昏时分,章碧颉见先生摇着纸扇,踱步祠堂门外,一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之样,他便偷偷钻进先生书房,果然见到先生书桌上放有墨迹未干的纸笔。章碧颉仔细端详,竟拿笔在答辩状上,把先生正在斟酌推敲的一个字修改了,然后从后门偷偷溜走,不想正与挑水的厨师,在后门口撞个满怀。章碧颉心想这下坏了,在封建礼教中,学生随便修改老师文章,那是大逆不道的行径,是要接受家法惩罚的,章碧颉越想越怕,吓得连夜赶回自己家中,躲在哥哥家的粮仓里,还再三向哥哥嫂嫂打招呼:“如果有轿子上门,就说我在家,如果有壮汉带绳索上门,就说我未曾回家。”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先生回书房看到被人修改一字,一拍大腿,惊呼:“一字千金,一字千金啊!不知是何人所为?”当厨师说是章碧颉进过书房,很快就离开,先生不由激动的老泪纵横:“章家后继有人,天不灭章家也!赶快备轿去请章碧颉!”
章家再次决定由年仅十六岁的章碧颉,为桃花山所有权争议,代理章家家族上桐城见县官。动身那天,家族所有“问事”集资备酒菜为他送行,并问他需要多少助手。章碧颉说:“我一个人足矣,见官磕头久跪,尚需黄烟两斤分绑在两膝盖就行!”
一声“威武”鸣堂威,县令端坐大堂之上,左右并列十八张太师椅,皆是某家大小官员儒生,【俗称“十八把纸扇”,以前文人好手持纸扇,故称。】
只见章碧颉,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嘴挂冷笑,昂首挺胸,大步流星走上大堂,呈上答辩状,不言语,不下跪,正对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