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
吾乡先贤左光斗,为明代著名的忠烈之臣,历事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左公早年由进士官御史,清直敢言,处处以体察民情、清除积弊为急务。巡视中城,则捕治假官、查获假印;出理屯田,则大兴水利,识拔人才。李选侍欲据乾清宫垂帘听政,左公与杨涟协同建议,排阉党,迫移宫,扶冲主,史称“移宫案”。天启元年,又疏逐阉党,反遭斥逐。后被魏忠贤诬以受贿,逮赴诏狱,受酷刑死。崇祯即位后平反昭雪,赠右副都御史,后再赠太子少保,谥“忠毅”。
一、浮丘左先生文集三卷。明崇祯刻本。 二、左忠毅公集三卷。附录二种:年谱二卷,清左宰撰。左侍御公集一卷,明左光先撰。清康熙元年刻本。 三、左忠毅公集三卷。附录二种:年谱二卷,清左宰撰。左侍御公集一卷,明左光先撰。清乾隆刻本。 四、左忠毅公集五卷。清康熙忠啖椒堂刻本。 皖人蒋元卿先生编《皖人著录》,辑录左公著作尤夥,多达十二种: 一、左忠毅公集五卷。安徽艺文考别集九。 二、明刊本附一卷(安徽省图书馆藏)。 三、清道光十八年(1838)刊本,题左忠毅公集二卷。 四、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湘乡左春辉与左懋弟忠贞集合刊本五卷,附录一卷。 五、清道光湘乡咏史斋刊本,题左忠毅公集十一卷。 六、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左氏祠堂刊本三卷,年谱二卷。 七、清啖椒堂刊本五卷。 八、清光绪马其昶重编天津广仁堂刊本八卷。 九、左氏双忠集本。 十、乾坤正气集本三卷。 十一、忠毅奏疏三卷。安徽艺文考诏令奏议。 十二、乾坤正气集本题左忠毅集三卷。 而以笔者所见,左公诗文集种类还远不止此。虽然各种版本名目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大多以左光先、左国材所辑为底本,或诗文合刊,或专录奏疏。诗文合刊者多为五卷本,专录奏疏信札者多为三卷本。三卷本后来亦有改名为《乾坤正气集》的,甚至将其与左公齐名的杨涟文集合刊。 诸种版本中,以清初啖椒堂本收录左公诗文最为详备。啖椒堂是左公居所,堂名乃左公逝后同乡姚康所题,后为左公后裔居住。啖椒堂本即是左氏家刻本。原本每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五卷本。卷一、卷二为奏疏,卷三为诗,卷四为杂著,卷五为传、碑、铭、状、志、墓表、祠记、祭文。前四卷为左公著作,卷五为研究左公生平的资料汇集。除了易经、制艺方面的文字未刊外,左公生平文字大多荟萃于斯。清乾隆时,文禁严酷,左公著作被列为禁书,遂使啖椒堂本存世极为稀少,目前仅国家图书馆和安徽省图书馆有藏。 我辈幸生于网络时代,过去难得一见的珍稀版本,如今网上已有复印本出售。吴纯生先生点校的《左光斗诗文集》,即是以啖椒堂本复印本为底本,参校泾县潘锡恩所编的《乾坤正气集》及清初潘江编纂的《龙眠风雅》而成。 吴君生长于枞阳东乡,与左公故里毗邻,自幼熟闻左公事迹;后又长期工作于左公故里,对左公尤为景仰。吴君业余酷爱文史,于左公诗文,爬梳校理,用功甚勤。近年,他将左公诗文集点校成书,将以面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疏利民先生将其书稿转来给我,请我对其体例句读,稍加整饬,使就规范。吴君学力年齿皆长于我,以此嘱托,实愧不敢当。后辞不获已,我只好勉为其难,以一月时间,将点校稿与原著重新对校,发现了一些问题,也订正了一些疏误。限于个人能力及时间的迫促,有些错误,尚希读者谅之。 用简体字点校古籍,本是一件不讨好且不严谨的工作。尽管如此,我仍愿以严谨的态度做这项工作。点校时尽量保留古人的一些用字用词习惯,如蚤(今作早)、人材(今作人才)、那移(今作挪移)、典刑(今作典型)、亡赖(今作无赖)、筹画(今作筹划)、年分(今作年份)、吊取(今作调取)、直截(今作直接)等,不作改易。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时,适当保留了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正体,如馀、溷、徵等字。有些字在繁体中有两种写法,简化后变成一字,单独使用时没有问题,连在一起,就让人不明就里,难以索解原字文义,如“台臺”、“么麽”等,则保留原貌,不作简化。遇有刻手误刊的形近字,如原刻本中大量的己、已、巳不分,点校时则根据文意加以区别;而“啇”“隹”“母”明显是“商”“佳”“毋”等字的误植,则径改不加校记。至于古人用字的一些特殊习惯,今日难以理解的,如“骨肉”写作“骨月”,亦径改作“骨肉”,不出校记。原刻本中存有大量的违碍字样,当时被处理成墨钉,难以识读,点校时尽可能参校其他版本予以辨认;对于实在不能辨认的,则以□号表示,不出校记。 除了文字方面,点校时只将原书序跋挪至附录部分,其馀仍按原书前后顺序,不作变动。点校稿增加的“辑佚”,是吴君平时留心乡邦文献,细心搜求所得的左公佚文。这是很难得的。原书卷五的“传、碑、铭、状、志、墓表、祠记、祭文”是研究左公的重要资料,作者董其昌、黄道周、孙承宗、倪元璐、邹维琏、周镳、史可法,都是晚明政坛的风云人物。吴君点校时,一则因为时间太紧,来不及点校;二则考虑书名为《左光斗诗文集》,非左公文字可以不录,只将《明史》中的左公列传附入,以便读者了解左公生平。我觉得这样处理也有道理,但又觉得有些可惜。今后如有重新出版的机会,我认为还是还其原貌为好。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