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明末遗民诗人钱澄之

时间:2018-04-08 15:14:05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枞阳石矶人。

  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著有《庄屈合诂》、《田间易学》、《田间诗学》、《藏山阁文存》、《藏山阁诗存》、《藏山阁尺牍》等. 钱澄之父名志立,明万历间诸生,聚徒讲学为业。澄之幼从父读书,博览群籍。稍长以名节自勉。

  崇祯初,有御史巡按至皖,护从甚众,仪仗威赫。拜谒桐城孔庙时,诸生列队出迎,澄之突然挡住车驾,揭开帷幕,当众痛斥该御史勾引奸党、贪赃枉法的劣迹。该御史确系漏网阉逆,慑于众怒,不敢发作,忍辱而去。其时,阉党余孽阮大铖死灰复燃,东南名士结成“复社”与之斗争,钱澄之系皖中主坛者之一。他还与陈子龙、夏允彝结“云龙社”应和“复社”,接武“东林”。南明福王称帝南京,阮大铖等专权擅政,迫害复社文人,澄之遂化名潜往浙江武水。

  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福王政权瓦解,澄之参与起义失败,妻方氏及女殉难,他与长子法祖逃入闽中,后辗转入桂,为桂王朱由榔的庶吉士,制诰文字多出其手。时同僚金堡因直谏下锦衣狱折断左肱,使他对南明小朝廷丧失信心,於1651年腊月回到故乡麦园.后结庐先人墓旁,环庐皆田,自号田间,著书立说.遗诗、文三百余万字传於世,被后人尊之为“桐城文派鼻祖。”

  81岁时无疾而终,葬于家乡道畈村桃花山南麓方苞为其题写了墓表。

  《北山楼记》

  枞阳,汉初属庐江郡,汉县大,今不知其治所在。及武帝南巡,自寻阳浮江射蛟,江中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逮隋末,辅公(礻石)屯兵枞阳,以策应江东西。意是时为江介冲要之地,舟航所必经,非汉初所称枞阳县也。东晋时,陶侃尝为枞阳令,有封鲊寄母事。

  至今鲊为枞阳物产,则所治,疑即今枞阳市。市有陶公祠,古城皇庙,居民千余家,贾贩驵马会,杂处其中。予居田间,去市仅十里,每过其地,必迂道山北以避尘嚣,盖厌之至矣。

  申冬,予子法祖陨于盗,邑令胡必选讳不报,予与力争,反庇盗以仇予。而盗益思甘心于予,于是田间不可居,僦居市为逃死计。明年,老友魏子存督学三楚,知予困,招之入楚,分俸为买山资,劝令山居。而予不敢离市,且求市之极喧隘者卜居,以图安枕。盖令不去,而盗愈横也。久之,得寺巷前卖饼家陈氏弊宅,索直百七十缗。入其窒,幽暗无所睹,然前后有楼数楹,宅在市南,楼皆南向。南可见江及江外诸山,复以墙壁障之,使不得见,虑泄宅中气则居积不厚,市俗皆然也。向北绝无开牖者,即市北负山而居,亦不启北扉,市之人盖终身不见其北有山。予窃从楼后隙窥之,其山固顽而童,当吾楼之北者,石势参差,层折其傍,杂树蓊翳,与石色相映带。树间茅屋高下,时闻读书声。予喜曰:“此中固有丘壑”!遂如其值酬之。悉为更改,费倍值焉。凡不可见山者,仍其旧向,为藏息之所;而山之当吾楼者,则开北窗以纳之。于是,北山之胜,遂为吾楼所有。

  登吾楼者,推窗而望,有绝壁,流泉,枯树,怪石,萝薜处隐隐似有人居,皆恍然坐宋元人图画中,忘其为市。而后,市人始知其以北有山;而居于市者,始知有北窗可启也。题曰北山楼,由北山得名也。北山楼后曰存心阁,示不忘子存也。楼既以待客,予亦读书其上。春夏之交,新绿如染,至秋皆成锦树。雨中石上,泉奔有声。惟月所见无多,虽盛夏亦觉凄清。雪之朝,上下一白,微见孤茆泄烟耳。予所著易学,诗学两书,大半成于此楼。而以衣食之拙,时出求诸四方,合计居此不满数年,楼不负予,予负楼也。

  予少时慷慨有大志,颇欲为陶士行之所为。生非其时,患难颠沛,乃窃慕君曾孙靖节先生栗里之隐,以诗酒终其余生。不意令与盗比,夺其林泉,而驱之市井。予何以为生耶?幸有此楼,于市井中得少林泉,稍足自慰耳。枞阳士从吾游者,皆曰:“先生来,北山以不朽。使枞阳亦因北山以与闻于世,则令以盗虐先生,而以先生惠枞阳也。此令口碑,殆与陶公同千载乎?”谐言可存,因并记之。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