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方东美年谱

时间:2018-04-08 15:14:08
    1899年2月生于枞阳杨湾。
   
    1902年,3岁,始读《诗经》,在“儒家的家庭气氛中长大。”

  1913年,14岁,入桐城中学。与后来在美学、文学批评方面卓然成家的朱光潜先生同学。

  1917年,18岁,考入金陵大学预科第一部。

  1918年,19岁,升入文科哲学系。在校期间曾任学生自治会会长、金陵大学学报《金陵光》总编辑、学生学术团体“中国哲学会”主席。

  1919年,20岁,与北京南下的学生代表段锡朋、周炳琳、陈宝锷接洽,参与发动了南京的五四运动。11月初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为南京“少中”分会发起人之一。

  1920年,21岁,1月,“少中”会另创《少年世界》月刊,由南京分会编辑,先生任该刊总编辑。6月译成《实验主义》(D.L.Murray著)一书;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署名“方东英”。

  1921年,22岁,8月12日,搭乘“中国号”海轮赴美留学。赴美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当研究生。1922年,23岁,夏,以论文《柏格森生命哲学之述评》获硕士学位。秋,为研究黑格尔哲学转学至俄亥俄州立大学。

  1923年,24岁,春夏之交,加入“中华教育改进社”。该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金陵大学校友陶行知、赵叔愚是其中骨干,“少中”同人多有参加。秋,回威斯康辛大学修博士学位课程。

  1924年,25岁,夏,以论文《英国与美国唯实主义的比较研究》通过博士学位考试。因仓促回国,未依规定将论文正式出版,没有取得正式博士学位证书。回国后任国立武昌师范大学(现武汉大学前身)副教授,主授西方哲学。1925年,26岁,9月,任南京东南大学哲学教授,至1927年。时与李证刚先生、宗白华先生、何兆清先生等为同事。

    1927年,28岁,是年起兼任金陵大学哲学教授。2月,《科学哲学与人生》一书前五章竟稿。10月22日,与谷正纲、段书贻等抬着前一天被李烈钧下令开枪打死的学生袁大煦棺材游行请愿,致使李被迫下台。

  1928年,29岁,与高芙初女士结婚。

  1929年,30岁,任国立中央大学哲学教授、哲学系主任至1948年,其中先后有十二年时间为中央政治学校兼课。10月14日,长子方天华出生。

  1931年,32岁,论文《生命情调与美感》发表于中央大学文艺丛刊第一卷第一期。

  1932年,33岁,2月2日次子及三子方天觉、方天倪生。

  1933年,34岁,8月31日,女方天心生。

  1936年,37岁,论文《生命悲剧之二重奏》(希腊与近代欧洲生命悲剧之讨论)在中国哲学会南京分会成立大会上宣读。2月,《科学哲学与人生》一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

  1937年,38岁,4月8、10、13、15、17、20、22、24日应国民政府教育部之邀,在中央广播电台分八次为全国青年演讲中国人生哲学,后辑为《中国人生哲学概要》一书。是年任中国哲学会理事,并于中国哲学会第三届年会上宣读论文《哲学三慧》。9月,先生的博士论文原稿及藏书俱毁于战火。10月,随中央大学迁居四川重庆沙坪坝。

  1938年,39岁,以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系主任职兼任哲学研究所所长至1948年.在中国哲学会第三届年会上宣读论文《东西方智慧类型》。6月19日重庆版《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刊出《哲学三慧》。

  1939年,40岁,研究《周易》,撰成《易之逻辑问题》一文,后收入《易学讨论集》,由长沙和香港商务印书馆印行。

  1940年,41岁,先生早年弟子唐君毅来中央大学任教。当时在中大哲学系任教的同事有宗白华、李证刚、何兆清、陈康、熊伟、胡世华诸先生。

  1941年,42岁,代中国哲学会题诗挽泰戈尔,后收入《坚白精舍诗集》中。

  1942年,43岁,是年左右,曾致函熊十力先生讨论佛学。

  1947年,48岁,夏,先生赴台湾讲学,与谢东闵、许恪士先生等游草山(后改称阳明山)。1948年,49岁,9月任台湾大学哲学教授、哲学系主任。1950年后不再任系主任,其哲学教授职任至1973年退休。

  1951年,52岁,约在是年,在蒋中正氏设宴招待部分大学教授的席上发表题为《黑格尔哲学的当前难题与历史背景》的论文。该文后来收入1956年由中华文化事业委员会出版的《黑格尔哲学论文集》中。

  1953年,54岁,台湾重组哲学学会,先生任理事(至1958年)。

  1955年,56岁,兼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至1957年)及台湾东吴大学教授(至1959年)。

  1956年,57岁,获台湾方面教育部颁赠的优良教授服务绩优奖状。

  1957年,58岁,由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中国人的人生观》。

  1959年,60岁,应邀赴美讲学。9月应美国南达州州立大学之聘为该校哲学访问教授。台湾虹桥书局重印《科学哲学与人生》。1960年,61岁,2至6月,应聘为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教授。在美国俄亥俄州奥柏林大学神学院演说《从比较哲学旷观中国文化里的人与自然》,并继续在美国各大学演讲中国哲学。

  1964年,65岁,6月至8月,出席由美国夏威夷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东西哲学家会议。6月30日在会上宣读论文《中国形上学中的宇宙与个人》。论文引出各国学者对先生的极高评价。大会发起人、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主任查理摩尔教授说:“我今天才知道谁真正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英国牛津大学中国明代思想史研究专家麦克慕兰教授说:“真未想到一位东方人,以英文著述,向西方介绍中国哲学思想,其英文之造诣如此优美典雅,求之于当世之英美学者亦不多见。”日本禅学大师、年逾九旬的铃木大拙评先生的论文“冠绝一时,允称独步,不愧精心结撰,压卷之作。”是年秋,美国密西根大学聘先生为客座教授,主讲《柏拉图与苏格拉底》、《东西比较哲学》等研究院专题讨论课程。同年,获台湾方面教育部颁赠的优良教授服务40年绩优奖。

  1965年,66岁,美国密西根大学坚请先生续任客座教授一年。《科学哲学与人生》由台湾虹桥书局再版。是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评审委员(至逝世)。

  1966年,67岁,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期满,离校时该校校长设宴饯行并赠以“最杰出的客座教授”衔。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以年薪近两万美金聘先生讲学,先生固辞。遂东归讲学于台湾大学。有感于岛内中国哲学教育之不足及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诸多误解与隔阂,在台大专开《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讲座,并着手以英文撰写专书。自是年10月起,在台大哲学系讲授的课程有“魏晋玄学及隋唐大乘佛学”、“宋、明、清新儒家哲学”、“中国大乘佛学”、“科学与哲学”等课,直至1973年退休专授中国哲学。

  1967年,68岁,由“原始儒家”开始,继续以英文撰写《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第四届东西哲学家会议论文《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收入《中国心灵》一书,由夏威夷大学出版。

  1969年,70岁,七十诞辰时,作诗《寒梅不花》。6月22日,在夏威夷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东西哲学家会议上宣读论文《在哲学、宗教与哲学人类学中之人之疏离问题》。次年,该文由台北文物供应社出版。

  1970年,71岁,教师节时应邀在孔孟学会演讲《原始儒家思想之因袭及创造》,后由郭文夫先生整理发表于《哲学与文化》第二十二期。

  1971年,72岁,10月15日及20日在台大文学院宣讲《中国哲学之通性与特点》,后由郭文夫整理发表。是年先生讲述印度哲学源流,倡“一源、一支、二本、三流、六派”之说。

  1972年,73岁,6月14日在夏威夷大学主办的王阳明诞辰五百周年纪念会上宣读论文《从历史透视看王阳明哲学精义》,后刊于夏威夷大学出版的《东方哲学季刊》1973年第1期及第2期.11月2日,在台北耕莘文教院演讲《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11月中旬,在台北举办的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演讲《诗与生命》,刊于《亚洲文化季刊》第2卷第1期。

  1973年,74岁,6月8日从台大退休,恰是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是日晚先生各期弟子集聚台北耕莘文教院举行纪念茶会。会上,先生手持蜡烛分传弟子并作即席演讲。演讲词后经整理,以《传灯微言》为题收入先生逝世后出版的《方东美先生演讲集》中。9月,应台湾辅仁大学之邀,担任该校哲学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1974年,75岁,7月,应国学研究会之邀演讲《儒家哲学——孔子哲学》。

  1976年,77岁,《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一书经长达十年之久的精心结撰终于竟稿。原拟是年秋赴美洽商出书事宜,后因考虑到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的课程,将行期推到寒假之后。这时忽闻感身体不适,迟迟未能启程。

  1977年,78岁(虚龄79岁)1月18日进台北荣民总医院割治疝气并作全面体检,两天年得知检查结果:左右肺部均发现癌肿,并且已经扩散。鉴于癌细胞已扩散至肺脏及淋巴,割治与照射都已无法施行,医师建议试请中医治疗。2月22日出院回家休养。3月,发表《病中示问疾者并谢亲友盛意》:“众生未病吾斯病,我病众生病亦痊。病病惟因真不病,重玄妙法洽天然。”6月口述遗嘱,捐赠全部藏书,并嘱家人及弟子:“不发讣闻,不发丧,不收礼。没有任何形式的整体”,“从家里换着衣服,送到火葬场把它烧掉,烧成的灰……(洒)到台湾海峡与金门之间……一切都清清爽爽的结束。”7月13日8时40分病逝于台北邮政医院。遗体火化后,长子方天华及早年弟子王昇遵遗嘱携先生骨灰葬于金门海域。

    1978年,先生逝世周年前夕,为纪念先生而建于金门沙美镇的“东美亭”落成。其子弟王昇为之撰写碑铭。铭曰:“岳岳大武,金海汤汤,沉潜高明,象德期藏。於皇先生,有受自天,敦厚淳懿,明道通元。孰是纲维,大易厥旨,如海如山,贯穿百世。讲学中外,五十三年,沿圣垂文,四百万言。嗟乎!为国为族,再创再造,惟我军民,是则是效。”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