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
拔茅山是会宫镇最高山峰。山脚下,散落着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村落。这里聚居着大量的张姓人家,当地人为区分各地的张姓,惯称这一支为拔茅张。
拔茅张的一世祖兴三公,元初由贵池迁来会宫。再往前,这支张姓其实源自婺源。历史上,拔茅张氏人才辈出,代表性人物有明末清初书画家张度、安徽师范大学前校长张海鹏等。
在拔茅山的北麓,有一小村背靠青山,面临水塘,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著名的张氏宗祠,就坐落在这里。 图1 张氏宗祠,又名“公茂堂”,占地约420平方米,分前后二进,由戏台、前厅和后堂等部分组成。整座宗祠为全封闭抬梁式结构,封火墙到顶,两面坡屋面,拱棚卷起。 宗祠的门前有石质上马石一对。前厅上层为一戏台,天花及四壁均存彩绘图案。其厅堂内井檐之花板、拱棚上之月梁、檐下之斜撑、以及梁架、檐枋、额枋上之木雕,还有戏台天花上的彩绘和门楼、石础上的石刻,实为罕见,高雅、秀美、庄重,富有感染力,显示了很高的文化和艺术内涵。这应该是枞阳县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内有戏台设施、外存上马石的古代建筑。 图2 戏台上的拱棚 图3 墙上的木雕 图4 模糊的彩绘 图5 石础上的精美石雕 有了敦化小学,张氏宗祠的命运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其他家族的宗祠遭到破坏时,张氏宗祠却悄悄融入敦化小学,最终得以幸存。 图6 完备的排水系统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