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美食:汆肉

时间:2018-05-03 08:58:38

  中国人忘不了食物的味道,多半是因为乡思,是怀旧,和对童年的怀念。对每一个枞阳人而言,汆肉应当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不仅是一道家乡美食,也是一种情感,一份信念。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造字者的智慧,“汆”字由入水构成,字典上解释为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放在开水中稍微一煮即可。在普通话中读作[cuān],在家乡的方言中我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同音字替换。故乡人方知故乡音,这亦是其中妙趣。

  汆肉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所需材料也很简单。只需一方土灶,一口铁锅,若干土猪肉和农家山粉,新鲜美味的汆肉很快便可端上餐桌,这像极了大山中的乡亲们,朴实厚道,亲切近人。

  老家人有个传统,偏爱养猪,猪种是远近有名的枞阳黑猪,全身被毛黑色,中心产区就在我县,故而又叫作枞阳黑。清道光七年《桐城县志》记载:“本处所产者,皮薄味胜,自濠寿(猪)来者,皮厚不美,故有乡猪,淮猪之别。

  一般上半年老家人会挑购猪苗回家圈养,待到腊月,土猪长得膘肥体胖,正适宜屠宰。这种土猪大多以农家芋头、蔬菜和吃剩的饭菜为食,肉质鲜美,加上枞阳黑本身抗病力强,既可口又健康。

  汆肉所需的另一种重要原料山粉即山芋粉,大多为红芋粉,是将山芋碾碎,洗浆,晒干后得到的白色淀粉。

  枞阳一带盛产山芋,当地百姓的制粉手艺世代相传,到了山芋收获季节,乡亲们将山芋从田地中挖出,伴着泥土芬香,一根一根芋头很快堆满了箩筐。

  大叔们笑呵呵地将芋头挑到河边,大娘们也毫不示弱,原本和着泥土的红薯在大娘们的手中很快便洗好了澡,像身着红装的新娘。然而,等待它们的是被碾碎的命运。

  在邻村一个叫做吴为大叔的笑谈中,它们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乳白色的浆顺着机器流进了乡亲们早已备好的桶中,剩下的芋渣恰好成了土猪的美味。

  洗芋头粉是件很考验人的农活,乡亲们大多早已习惯,筛网摇曳的吱吱声仿佛一曲山歌。在这熟悉的歌声中,乡亲们大多已经忘却了胳膊的酸痛,洗好后的山芋浆经过大约一夜的沉淀,湿山粉便老老实实地趴在桶底,一动不动。

  而后的时间里,若是天公作美,连日晴天,在农家屋顶上,稻床上,摊开的湿山粉便华丽变身,由臃肿的胖姑娘减肥成颗粒均匀的苗条小姐,在阳光照耀下,晶莹色白。

  做汆肉时,土灶和铁锅最合适不过,这两件器物在农村习以为常,在忙碌的城市里却是难得。冷水入锅后,在土灶柴火的煎熬中,水中小气泡不断从锅底升起,不久便沸腾起来。

  大娘们将剁碎后的土猪肉拌上山芋粉,再添加点酱油等佐料,一小团一小团地丢在沸水中。只需盖上锅盖,用不了多久,汆肉便做成了。在老家的习俗中,一大碗汆肉配上青菜或者面条,更是招待客人的很好选择。

  无论是靠山还是临水,劳动者们都有专属于自己家乡的美味。多少枞阳人对家乡的热爱,都溶在这一碗汆肉中。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