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左光斗与廉政

时间:2018-05-22 08:52:36

  横山村,位于枞阳县横埠镇境内,毗邻合铜公路,距铜陵长江大桥10公里。车停村部门前,村总支书记章安维把我们迎到二楼会议室,接过了一本《横山村人民欢迎您》的小册子,红蓝相间的封面上,印刻着该村的四大荣誊称号: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安徽省森林村庄。

  横山村,是明朝铁骨御史左光斗的故里。听完村书记的介绍,我们立马来到村办公楼的南端,走进了“左光斗生平事迹陈列室”。岂料,村里临时停电,室内漆黑一片。陪同的人员见状,急忙找来一只手电筒照着墙面,陪着我们匆匆地看了一遍,虽浮光掠影,但我并不遗憾,因为对于左光斗的事迹,我从报刊上网络里看过不少。

  据史料分析,左光斗冤死的原因可能有:一,明朝末期,皇帝昏庸,奸臣当道,风气败坏。左、魏二人结仇,起因于左光斗等人出于正直和忠义,搜集了作恶多端的魏忠贤的34条罪状,凑请皇上按罪处罚;魏忠贤得知后,疯狂反扑,编织罪名,诬陷左光斗等人。如若他与魏忠贤同流合污,或是对其罪过装聋作哑,就会躲过此劫的。由此看来,左光斗的冤死,源于正直。这是后人称道和纪念他的缘由所在、价值所在、意义所在。二,封建朝廷大臣的生死,系于皇帝之手。左、魏两人的生死之搏,拼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亲君”的歪才。在这方面,左光斗难比魏忠贤。虽然朱元璋规定明朝的宦官不得读书识字,魏忠贤自然也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参政议政。作为明熹宗朱由校的第一玩伴,魏忠贤深知其喜好游戏,极力投其所好地助兴他,使皇上既玩物丧志,增加自己代行皇权的机会;又能宠信自已,赢得与对手决斗的主动权。魏忠贤阉党有了皇上的支持,自然是胜算在握,最终导致治国的“正才”败于整人的“歪才”,促成了左光斗等人的冤死。

  左光斗因对抗魏忠贤而含冤入狱,于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六日被狱卒杀害,享年51岁。

  他的铮铮铁骨,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敬佩和赞誊,平反后,左光斗被追赠右都御史,官其一子。不久,再追赠其为太子太保。福王时,又被追赠谥号“忠毅”,其所在的村庄也被改称“忠毅村”,带来了“气节之乡”的美誊。

  也许是被先祖左光斗的事迹和精神所熏陶的缘故,这里的村民们养成了崇文习武的习俗,养成了秉直刚烈的性格,养成了忠义奉公的品德。村书记章安维的故事就印证了这一点。据介绍,他早先在外地经商致富,发展势头很好。后来,他为给急于脱贫的村民们造福,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地自断财路,回村当起了“领头雁”。早在20多年前的1995年,走马上任不久的他,把全村农民的承包田地有偿“收归”集体,全村土地统一流转,实行承包权不变,经营权分离。村民们每人每年拿到土地流转资金后,有的就近在本村的农林公司打工挣钱,收入倍增;有的远赴上海、苏州、深圳等地务工经商,逐渐致富。座谈中,我肃然起敬,试想,如果没有当年的情怀、远见、创新和担当精神,横山村能有今天的巨变吗,结论是不言自明的。

  气节之乡的横山村,还注重培育和保持着“敬长者,友兄妹,教子孙,持勤俭,戒好诉,禁非为”的气节家训,使村民们安居乐业,生活和美。

  在该村走访,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清新美丽的图景:平整洁净的水泥村道,像一条灰色的飘带飘向远方,路两边,树木成荫,花草遍地,一溜户户相连的红色村民小楼,耸立于村道两旁,掩藏于蓊郁绿树之中。沿途村庄,难见鸡鸭巡逻的踪影,难闻猪狗哼叫的声音,难寻恶臭扑鼻的畜粪,显得安静而整洁。这方美地,毫不逊色于城市的居住环境,更远胜于常见的农庄景象,无怪乎省市县的各级领导纷纷前来考察。

  归途中,村书记章安维告诉我们:该村已被定为“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铜陵市有关领导曾专程来到该村,勘察左光斗的故居旧址,拟在该处建造左光斗的事迹展览馆。我想,左光斗是明末东林党的领袖之一,担任过朝廷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类似于当今的纪检或检察部门的领导,且其秉性耿直、清正严明、忠义奉公等可贵品格,体现着“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精神,切合反腐倡廉的现实需要,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无疑能够更好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