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球
左老领着我们向朱庄走去。一路上,左老不停地说着朱庄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地好,他指给我们看说,那蜿蜒的山岗像一条象鼻保护着村庄。在朱庄的村头村尾,我们看到了许多古枫树,干粗可数人合围,树龄至少都在百年以上。从一棵一棵的古树旁经过,我仿佛看到了村庄久远的历史。 绕过几间民居,左老将我们带到一片废墟前。他对我们说,这就是光斗公老家的旧址,老屋坍塌已经有一些年头了,左光斗就出生在这里,并在这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左老又让我们看旧址上一些残存的原物,一对明代石狮基本完好,门楼边还有一对石鼓,尤其是用来安放石鼓的两只石礅,上面的图案和花纹非常精美。我有些不解地问左老,这些旧物何以保存到今天。左老说,朱庄都是左氏后裔,平时大家都自觉地保护。左光斗的母亲一共养了九个儿子,朱庄南面不远处有一潭,名九儿潭,就是因左光斗的母亲生九子而得名。可以想象,这个大家庭当年是何等的热闹,而左光斗父母的生活重负亦可想而知。左光斗弟兄九人基本都做过官,而且声名都很不错。 包括横埠在内的枞阳东部一带地区在旧桐城时称为东乡。东乡人尚武,性格耿直,嫉恶如仇,民间关于东乡武林好汉的传说至今还有很多。左光斗是典型的东乡人个性,尽管他后来进入封建官场,但并没有因此变得圆滑和世故。在朝中,他与杨涟都以清正刚直著称,时人并称“杨左”。左光斗的个性在与阉党的斗争中表现得更加突出。1624年,杨涟列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公开上疏弹劾,左光斗又亲自草拟魏忠贤三十二斩罪,与阉党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阉党疯狂反扑,向东林党人大开杀戒。左光斗先是惨遭炮烙酷刑,后与杨涟双双惨死狱中。 左光斗在入狱前曾被削职,居乡里,当他被魏忠贤派来的官兵押上囚车时,“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明史》)阉党当道,正义不伸,我无法想象左光斗当年是怀着怎样沉痛的心情诀别家乡的。那该是一个阴沉沉的天气吧,众乡亲伫立在村口,泪水涟涟地目睹着囚车远去,车辙深深,那仿佛是土地的伤口…… 左光斗有一幅名对: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此联与东林书院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基本的含义是相似的。“花鸟一床书”,说明了左光斗作为一个读书人的志趣,但他不是一个坐在书斋里做死学问的书生;“风云三尺剑”,上联充分说明了一个热血男儿的豪气与斗志,奸臣弄权,黎民遭殃,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当弃书取剑。左光斗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左光斗惨死后,“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一个家庭,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据有关记载,左光斗的父亲左太公在左光斗被官兵押解离乡时,始终神色平静,不改常态,即使后来听到左光斗惨死狱中的消息,虽内心悲痛,但也只是“泣下数行而已”。及至第二年,左光斗的冤案得以昭雪,左太公“乃始仰天大恸”,并大笑曰:“吾今可以死矣!”左太公的墓就在朱庄附近的桃花山上。 左光斗谥号忠毅,乡人为了纪念这位忠烈刚直的先贤,将左氏宗祠所在的村更名为忠毅村,人们就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将一代名臣与故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离别朱庄了,我又一次瞩望村口的古树。古树无言,它与村庄与这片古老的土地都有着一种韧性的沉默。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