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
会宫自古学风兴盛,文人辈出。金家大屋里,书声朗朗,有金达先贤,考中秀才后,捐资助赈,授议叙训导,而后便凸显了他的才能,由于军功从兵部主事被升任为湖北勋阳知府。金达提倡教育,修复落寞的书院,深受百姓拥戴。金达作为地方官,尚且如此重视教育,何况对其子女了。
授教陈独秀
同治十二年(1873年),金寿民出生在了这个书香家庭。
陈独秀一直与金寿民保持着联系。交流内容从科举制度的弊端到新式教育的看法。这期间,同乡吴汝纶已经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数年,常与与金寿民谈及新式教育的未来和当时环境下的必须,金寿民深知吴老先生对中国教育现状及外国的教育状况的深刻认识,遂受聘前往保莲书院任教。此后,金寿民接触了西式教育对当时国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可以说,此时的金寿民,已从之前对旧科举制度的不屑,换变成了对新式教育的期待和决心。正因为出色,吴汝纶跟金寿民的关系更加密切。
当时的中国,
保荐吴樾
恰好此时,吴汝纶的堂弟吴樾找到了堂哥吴汝纶。吴樾,(1878——1905),字梦霞,一作孟侠。高甸人,父亲由官入商,结交的多是官僚、幕客。吴樾聪慧过人,只是屡次不中童试,连个秀才也中不了,便彻底放弃了科举之路。这年,他辗转到保定,在吴汝纶的帮助下在保定谋了一个差事暂时落脚。吴樾有才,不仅吴汝纶是知道的,金寿民当然也知道,毕竟是同乡,且高甸距会宫数里,吴汝纶跟金寿民就常劝吴樾,还是要读书,学习新教育为是。1902年,保定府京畿大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因吴樾并非科举身份,无法入学,金寿民爱才,又是同乡,且又是吴汝纶堂弟,便担保举荐吴樾,终于考上了保定高等师范,与金寿民儿子金燕生同窗。进入新式学校,接触了更多的革命书籍,吴樾终于明白之前的人生之路是多么无趣,继而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更加强烈。这时的社会环境更加混乱,陈独秀在安庆发表拒俄演说,创办安徽爱国会。遭到清政府的强力镇压,陈独秀只好暂时逃往上海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