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藏书楼演说会 创办《安徽俗话报》动议,出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藏书楼演说会,5月17日下午,大雨滂沱,陈独秀撑着一把红油纸伞,匆匆由姚家口插向拐角头的藏书楼。“全中国人既如是沉梦不醒,我等既稍有一知半解,再委弃不顾,则神州四百兆岂非无一人耶!故我等在全国中虽居少数,亦必尽力将国事担任起来。”虽长年在外,又几度赴日留学,但浓浓乡音不改,演讲中,格外有安庆人特有的磊落和刚烈。 这一年,陈独秀25岁。安庆诸学堂300余学生,慕名而来,聆听了陈独秀的演说。藏书楼外大雨如注,藏书楼热情如火……也就在这次演说会上。陈独秀宣布成立安徽爱国会,当场有126位青年学生,宣誓成为首批会员。后经会议公举,“陈独秀,潘瑨华,大学(安徽高等学堂)二君,武备(安徽武备学堂)二君,桐城学堂(桐城中学堂)操习杨君”,共7人当选为爱国会负责人。会议议定《安徽爱国会章程》,共22条,并倡议创办《爱国新报》。“发爱国之思想,振尚武之精神,使人人能执干戈卫社稷,以为恢复国权基础。”安徽革命之火,由此点燃。 安徽爱国会成立当天,安庆知府桂鍈就惊出一身冷汗,连夜赶往黄甲山电报局,将此事密报两江总督端方。后桂鍈以安庆府名义发布布告,称“访闻近有东洋留学回国之人,在该处(藏书楼)私设会社,演说悖妄之词,摇惑人心,实属荒谬,有违国家法律。现奉抚面谕,不准演说、私设会社,如违拿办。”同样,在南京,两江总督端方接到密报,也觉得非同小可,当即电饬安徽统领韩大武,定性陈独秀等,“名为抗俄,实为排满,且密布党羽,希图大举。务将何春台、陈仲甫一体辑获。”外务部接到端方谘请“饬各省缉拿”后,更是惊恐万状,立即向沿海各省督抚发电,“务将此败类,严密拿查,随时惩办。”一时间,乌云压顶,山雨欲来。 陈独秀之后的行踪,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统领韩大武接到端方密电后,交文案吴汝澄(守一)处理,吴汝澄是陈独秀至交,阅后自然大惊失色,赶紧通知陈独秀及爱国会成员。待第二日韩大武按端方指令拿办时,陈独秀早已登上开往上海的客轮。另一说稍曲折些,说陈独秀当即就被韩大武拿办,但负责处理此案的知府桂鍈,却迟迟下不了硬手,因为他与陈独秀的嗣父陈昔凡,有过不错的交往。而此时,陈昔凡在东北官至四品黄堂,虽是署理新民府知府,却也与桂鍈平起平坐。不看僧面看佛面,有这样一层关系,桂鍈玩了个小心眼,将陈独秀软禁在巡署后的安园,也不判罪,只是让他读书思过。后风声平息,才将他放出去,卖了陈昔凡一个人情。 怎一个“俗”字了得 安徽爱国会的《爱国新报》,有此波折,就成为一句空谈。之后一段时间,陈独秀应章士钊之邀,在上海协助创办《国民日日报》。也就在这前后,全国各地新思潮报纸频频问世,如《杭州白话报》、《苏州白话报》等等。这对陈独秀触动很大,于是决定回安徽,筹资出版《安徽俗话报》。 光绪三十年农历二月十五(1904年3月31日),皎月如洗,大小32开、薄薄40页的《安徽俗话报》,随上海至汉口的客轮,溯江而上,先在芜湖下了一小半,剩下的,全部运抵省城安庆。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