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房秩五写“雪”

时间:2018-06-06 09:28:52
    雪,因其空灵、色泽、形状、质地,乃至于难得而至,最易触发人们灵感。而写雪咏雪,常抓其一点,象征比兴,借景抒情。晋·谢道韫《咏雪联句》为人乐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公;撒盐空中差可拟 胡儿;未若柳絮因风起 道韫”,写雪之形。 唐·王初《早春咏雪》,“句芒官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寄雪之兴。房秩五先生喜写雪,善写雪,他的《浮渡山房诗存》,多处写雪,如《金谷岩雪中杂咏十二首》,《和慎思雪后金谷岩招饮见赠》等。

  房秩五(1877—1966),著名的民主人士、教育家。安徽省枞阳县白湖人。1904年与陈独秀等创办《安徽俗话报》,民国时,历任《司法公报》主编、芜湖道尹。1924年创办浮山中学。建国后,历任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浮山中学“中大楼”,位于浮山镇浮山中学校园内,建于1926年,是房秩五先生在浮山建起的第一座教学楼。1922—1933年间,中共桐庐县委交通站曾设于此。其时教员、学生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大革命失败后,上海、安庆等地常有共产党人避居于此,房秩五先生利用自己的职业声望与学校偏处山中的有利条件予以掩护,以致反动政府一度将浮山中学视为“匪巢”。房秩五先生诗《哀陈生》,描写“读书有大志,笃信共产主义”的陈庆杰英勇就义于桐城东门外紫来桥下的情景。先生写到“龙眠高峨峨,浮渡清泚泚,浩气塞长空,精魂翔故里。千秋万岁名,在此抑在彼。”对平时称兄道弟,“一旦临利害,趋避如脱矢”,出卖兄弟,予以抨击,感叹世态炎凉,“不死于所仇,而死于所喜”。 生存环境之“寒”,构成其雪的物象的基本意蕴。

  写雪的寒意,以衬托他心中的物象,这是房秩五写雪的一个鲜明特点。如,“木笔深山阅岁华,天教风雪斗杈枒。依然老杆凌霄立,待放春来第一花”。以风雪寒天相衬木笔老杆,抒发自己的情怀。又如,“几竿黄竹傍岩幽,积雪垂枝拂地稠。知汝耐寒心不死,一时禁受强低头。”(以上是《金谷岩雪中杂咏十二首》中的两首)诗写于上世纪30年代。此时,房秩五先生忙于开办浮山中学(初中部),后来由于学校出现了两个叛徒,先生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愤然离开浮山。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房秩五先生一度回浮山暂住。这些诗反映了先生一心为家乡兴办教育事业奋斗不息的情怀,他还写到,“青浦尽日照衰颜,生意欣欣几案间。小草漫云无远志,岁寒只合守空山”“霜后已成圆满果,雪中尤见耐寒心。树犹如此人何似?转绿迴黄感不禁”。

  來源:简书 作者:籜石TSH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