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长征路上,一个来自枞阳的文艺青年

时间:2018-06-12 15:26:06

  陆瑢

  黄镇

  人物简介

  黄镇,1909年出生于安徽枞阳。长征途中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鼓舞士气的写生画和漫画,后汇集出版《长征画集》;抗日战争时期,参与创建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并担任太行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中,他率领部队策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实现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做出重大贡

  黄镇长征途中创作的《草地行军》

  黄镇长征途中创作的《过第一座雪山》

  新中国成立后,黄镇是著名的“将军大使”,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艺术家,曾任国家文化部部长。黄镇将军不仅是长征的亲历者,而且在长征途中创作了大量戏剧、美术和诗歌作品,最广为人知的,数他失而复得的美术作品《长征画集》,但是他的独幕讽刺话剧《破草鞋》,歌曲《打骑兵歌》、《红二十五军长征歌》等,也是长征艺术史上的杰作。除了作战打仗,黄镇也是艰苦长征路上的一名红色文艺青年。

  专业美术老师被迫走上革命道路

  在十七八岁求学的年纪,黄镇从安徽枞阳的一个小镇走出,就读于上海美专,后转入新华艺术大学,毕业后在安徽一家中学担任中学美术教员,在执教两年后,因为支持进步学生而被解职,愤然投笔从戎,于1929年末参加了正在联阎讨蒋的冯玉祥的国民军。1931年12月,黄镇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被编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1932年7月,红五军团在广东水口血战三昼夜,打垮敌陈济棠部20个团。黄镇也参加了这场血战,并在战火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红军第五军团改编后,队伍里都知道黄镇学过画画,就让他当了文化娱乐科长,负责部队的宣传文化工作同时兼任红五军团的猛进剧社社长,除了演出,还要负责刷写标语、街头演讲、散发传单等大量宣传工作,广泛开展文化及政治教育。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王明实行消极防御的“堡垒战、消耗战”,让部队死打硬拼,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而战时的宣传工作就更加艰苦了,给战士们唱歌、贴宣传标语鼓劲的工作要做,但更要和敌人面对面、枪对枪地死拼。黄镇和宣传队员同战士们一起在枪林弹雨中冲杀,在炮火硝烟中创作。这次反“围剿”中,许多宣传队员负了伤,很多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黄镇也在阵地战中负了伤。然而第五次反“围剿”,因为错误路线的领导,却没有取得胜利。

  《长征画集》艰险征途不辍画笔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告别苏区开始长征。在长征中,黄镇任军委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在长征时期的恶劣条件下,黄镇也没舍得丢掉手中的画笔,一边行军打仗,一边作画。打仗的间隙,一路搜集各种能找到的纸张,祭神祭祖的黄表纸,写春联用的大红纸、香烟壳……战友们知道他爱写写画画,搞到点纸,也都留着给他。他所作的画大都是速写漫画,许多难忘的场面,动人的事迹,英雄的壮举,黄镇仅仅作了一点勾画,留下一点笔迹墨痕。在漫漫征途中,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是长征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红军将士生活战斗的情景、长征途中的风土人情、汹涌的大渡河、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寒冷的雪山、荒芜的大草地,都是他作画的素材。黄镇走一路,画一路,有时画在纸上,没有纸了就画在门板上,甚至有时就画在石壁上。

  据黄镇后来自己说,“长征二万五千里,我画了整整一路。”他当时在红军总政治部工作,承担着繁重的宣传任务,长征中火热的战斗生活、多民族的不同文化交融,都使得这位艺术家频发创作激情。例如他的《夜行军中的老英雄》,描绘林伯渠用马灯为大家照夜路;《泸定桥》描绘22位勇士冒着敌人猛烈炮火攀铁索;《磨青稞》则描绘战士过草地前准备干粮,是他用蘸着锅灰的笔,画在捡来的纸片上的。1934年,为庆祝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他创作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全中国绝无仅有的巨幅油漆画《粉碎敌人的围剿》,高三米多、长十米多,气势磅礴,作为五军团的献礼悬挂于会场,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们的士气,受到毛泽东和代表的称赞。

  行军二万五千里,黄镇作画不下四五百张,可惜失而复得后,保留下来的只有二十多张。后来汇集出版的《长征画集》成为长征中极其珍贵的形象史料和宝贵的艺术品。

  《破草鞋》嘲讽敌人鼓舞士气

  红军部队中的战士大多是年轻人,喜爱各种表演形式的文化演出活动,所以红军的宣传队里话剧、歌舞、双簧、莲花落、活报剧、对口剧等在战斗间歇也都会表演。黄镇在上海新华艺术大学读书的时候,除绘画外,也学过一些戏剧知识,编个戏、导个戏对他来说不是难事。黄镇和猛进剧社就经常结合着红军部队生活和战斗中的英雄事迹编演戏剧、编写节目,表扬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剧中人物就在战士们身边,英雄事迹都一清二楚。当红一、红四方面军汇合的时候,总政治部要黄镇带着五军团的猛进剧社、三军团的火线剧社去懋功慰问演出。编什么节目呢?恰好当时正是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不久,黄镇就根据这次大胜仗的经过,编了一出非常有名的独幕话剧《破草鞋》。

  《破草鞋》表现的是中央红军在渡金沙江时,红五军团奉命在石板河阻击追兵。他们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奋战三昼夜,像个“铁闸”一样,紧紧把十多万国民党“追剿”军堵在了仅有的一条道路上,保证了党中央的安全。红军主力渡江后,红五军团交替掩护撤离了石板河,顺利渡过金沙江。5月9日,红五军团全部渡过了金沙江。过江后,他们把7只渡船全部毁坏,并给船工每人每天发工资大洋5元,另给每人发30块大洋弥补毁船的损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船工们深受感动,有的船工还坚决地参加了红军。尾随的敌兵追到江边,只看到红军丢下的破草鞋,却找不到一只船过江,气急败坏却无可奈何。从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长征的决定性胜利。

  这出戏成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1935年6月21日懋功会师盛大庆祝会的主要节目。这部戏热情歌颂了红军的伟大胜利,辛辣地讽刺了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的破产,除了几双破草鞋,一无所得。演出的时候,会场里点着松油灯,一派通亮,中央领导和一万多指战员观看了节目,战士们笑得前仰后合。

  《打骑兵歌》写入战术曲调激昂

  红军长征进入四川西北地区后,经常遭到反动骑兵的袭扰,因为红军以前没有和骑兵作战的经验,屡屡受挫,这是长征以前没遇见的新问题。为此,中央军委于1935年8月6日颁布了《关于对敌人骑兵作战的指示》,详细讲解了骑兵的基本特征及缺点,在各种情况下与骑兵作战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刘伯承、叶剑英等分别讲授打骑兵的基本知识;红军各部也掀起学习打骑兵战术的热潮。为了配合新的斗争形式的需要,黄镇和陆定一创作了《打骑兵歌》,将打骑兵的要点编成歌曲,在部队中传唱:“敌人的骑兵不可怕,沉着敏捷来打它。目标又大又好打,排子枪快放易射杀。我们瞄准它,我们打垮它,我们消灭它……”这首歌曲调简单,朗朗上口,铿锵激昂并将技战术也写入其中。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红一方面军中传唱的《中央红军十二月胜利歌》在各部队中传唱,原二十五军的同志请团宣传部长黄镇给二十五军也写一首类似的歌,于是《红二十五军长征歌》就诞生了:“九月里在陇东边境,打击马家军步骑兵。我军通过无人地区,战胜艰难向北挺进。红旗飘扬转战万里,征途歼敌—万多人。从鄂豫皖到陕甘宁,永坪会合西北红军……十一月参加直罗镇战役,中央军委指挥打大胜仗。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基礼凯歌天下传扬。”回顾了长征的光辉历程,歌颂了长征的伟大业绩,展望了长征胜利后的光明前景。

  漫漫长征路,黄镇九死一生,却始终怀着无比积极的乐观主义的精神,和战友们互相帮助,走向胜利。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