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枞阳县枞阳镇郭桥村境内,有一座大青山,山中有一座叫青山石屋寺的庙宇,明朝宰相何如宠曾在这里苦读,求取了功名。记者日前来到这里,感受一代名臣何如宠年少时青灯黄卷读书的艰苦。
文端公何如宠(1569-1643)就出生在大青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据青山石屋寺释修德法师介绍,大青山有十大奇景,其中之一的石屋胜景最令人称奇。那一方巨石由山腰伸出,天生石柱撑其下,形成了面积约200多平方米的天然石屋,屋内冬暖夏凉,清幽宜人。四百年前,何如宠就在石屋下读书求学。
“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代认前朝。”何如宠这首诗,就刻在石屋顶的巨石上。释修德法师说,大凡到大青山的游客,都要在石屋前留影。而何如宠亲笔书写的这首摩崖诗则更让后来者回味无穷。
释修德法师介绍说,何如宠兄弟二人幼时寒窗苦读、发愤成才的好学精神,至今仍为人所乐道。他的聪明也是出了名的。据传说,有一次,何如宠随塾师出游,行至现枞阳县城西南的白鹤峰下,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挑着一担白菜颤巍巍地在赶集市。塾师触景生句:“白鹤峰下白发老翁挑白菜。”先生本无找对句(分为上句、下句,构成对偶)之意,可年仅9岁的何如宠默记心头。中午回家,经过县城东北的黄泥岗,何如宠发现道旁地里有个小孩子正在摘黄瓜。他灵机一动,对出了下句:“黄泥岗上黄毛小儿摘黄瓜”。
“何如宠不仅博学多才,文才出众,而且操行高尚,忠肝义胆。他为官清廉,深得在朝官员信赖。”陪同记者采访的枞阳县地方志编委会原副主任疏获老先生向记者介绍说:“何如宠是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的,后入翰林院、授庶吉士。于熹宗天启初年(1621年)升任礼部侍郎。时宦官魏忠贤乱政,何如宠和老乡左光斗同被魏夺职。崇祯元年(1628年)授何如宠吏部右侍郎。因何如宠文才俊秀,道德崇尚,廉洁奉公,旋即升任礼部尚书。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满清军队由关外逼近北京,京都戒严。城中一些豪门贵族自愿请求拿出私财招募兵丁帮助守城,朝中大部分官员认为这是忠勇豪壮的行为。只有何如宠一个人认为这样做不行,他说这样做如果被坏人利用,必将要引起内讧。他当着崇祯皇帝的面仍再三坚持已见。崇祯皇帝派人侦探,得知募兵守城者果然心怀叵测,何如宠因此更加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当年十二月,崇祯皇帝命令他和周延儒、钱象坤等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时满清为了推翻明朝,统治天下,施行反间计,谋害兵部尚书袁崇焕。崇祯皇帝不分青红皂白,决定凌迟处死袁崇焕,并要诛连全族。何如宠知道这是一起冤案,千方百计竭尽全力为袁崇焕奔走解说,虽然最终没能救出袁,但却救了袁氏一门九族三百余口。时朝廷群臣大赞何如宠之仁德,冒险救人,何如宠从此倍受皇上恩宠,提任吏部尚书、中枢殿大学士,后继任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四年(1631)春,何如宠奉旨助周延儒总裁会试,事毕,请求归休,九次上书才获批准。回家后,想到崇祯皇帝性狭多疑,忠奸不分,深感不安。当时张献忠、李自成军势浩大,何如宠又上疏称:安庆是军事要地,必须有大员坐镇。从此安庆设立了巡抚。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排挤,崇祯皇帝颁旨要何如宠回京接替。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料不相容,赴京途中,六次上疏坚辞不就。他寓居南京时,方以智、冒辟疆等复社诸公子还经常出入其门下。”
崇祯十四年,何如宠病死于金陵官邸,享年73岁,祀郡、邑乡贤祠。南明福王时,追赠太傅,谥“文端”。何如宠生平著作有《奏疏》3卷和《后乐堂稿》若干卷。
《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父思鰲,知栖霞县,有德于民。如宠登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累迁国子监祭酒。天启时,官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五年正月,廷推左侍郎,魏广微言如宠与左光斗同里友善,遂夺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为吏部右侍郎。未至,拜礼部尚书。宗籓婚嫁命名,例请于朝。贫者为部所稽,自万历末至是,积疏累千,有白首不能完家室,骨朽而尚未名者。用如宠请,贫宗得嫁娶者六百余人。大学士刘鸿训以增敕事,帝怒不测,如宠力为剖析,得免死戍边。明年冬,京师戒严,都人桀黠者,请以私财聚众助官军,朝议壮之。如宠力言其叵测,不善用,必启内衅。帝召问,对如初。帝出片纸示之,则得之侦事,与如宠言合,由是受知。十二月,命与周延儒、钱象坤俱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帝欲族袁崇焕,以如宠申救,免死者三百余口。累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四年春,副延儒总裁会试。事竣,即乞休,疏九上乃允。陛辞,陈惇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六年,延儒罢政,体仁当为首辅。而延儒憾体仁排己,谋起如宠以抑之,如宠畏体仁,六疏辞,体仁遂为首辅。 如宠性孝友。母年九十,色养不衰。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十四年卒。福王时,赠太保,谥文端。 兄如申,与如宠同举进士。官户部郎中,督饷辽东。有清操,军士请复留二载。终浙江右布政使。 〖青山何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此联采用安徽省枞阳青山何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何氏郡望。下联典指明末宰相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万历年间进士,历官庶吉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宰相)。“六皖”,即安庆古为皖国,明代安庆府辖桐城、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六县,故谓。 何如宠(1569—1642),字康候,号芝岳,今石矶镇何家青山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如宠博学多才,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闻父病,归家探视;父殁,守孝3年。回京后,授编修。母老,告假回家奉养。他和兄如申相约,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亲身旁。万历三十九年,如申督征军饷,事完回家,如宠才再赴京城,升中允,迁右庶子。时某中书得皇帝宠幸,大权在握,如宠和左庶子赵师圣皆当迁官,不少人都劝他俩去拜望中书,而遭拒绝。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